本網訊(通訊員 王凱歌 圖片 劉凌琪)七月的夏天,驕陽初露鋒芒,正如黨的先輩在革命道路上奮勇爭先的熱血,澎湃而又灼熱。河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學子劉凌琪及其團隊,懷著無比敬仰和激動的心情,踏上尋訪紅色記憶的征程,來到登封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先輩精神。
(圖為登封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7月7日上午,劉凌琪及其團隊成員前往登封革命烈士紀念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革命烈士紀念館中熙熙攘攘。團隊成員在刻著革命戰(zhàn)士戰(zhàn)斗場景的浮雕前駐足,所有成員自發(fā)地向浮雕深深三鞠躬,感謝先烈們?yōu)槊褡褰夥潘龀龅木薮鬆奚妥吭截暙I。望著那雕塑,仿佛能聽到革命戰(zhàn)士吹響的戰(zhàn)斗的號角,仿佛能聞到戰(zhàn)火彌漫的氣息。團隊成員說:“中國共產黨這只軍隊為了抵御外來侵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它救助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多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才換來今天安定繁榮的生活。”登封革命烈士紀念館是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六百多名英雄兒女。1944年秋,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在皮定均司令和徐子榮政委的領導下,出太行、跨黃河、挺進豫西,歷渡艱險,先后同日偽歷經二百余次戰(zhàn)斗,殲敵三千五百多名,解放大片國土,拯救了人民,建立兩個專員公署及九個縣抗日民主政府創(chuàng)建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圖為紀念館浮雕)
在紀念館中存放了當時抗戰(zhàn)時用的工具和武器。看著那銹跡斑斑的步槍和大砍刀,團隊成員感慨道:“如今的中國的軍事科技已居世界前列,各種型號的飛機大炮數不勝數。然而以前的革命軍隊卻是靠著小米加步槍一步一步慢慢挺過來的,這種不畏艱險,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不正激勵著我們嗎?不管當今的科技多發(fā)達卻依舊要保持吃苦耐勞的品質,才能讓祖國的未來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在大廳中央佇立著一塊刻著無數名字的石碑,他們都是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先烈們。有些頭發(fā)斑白的老年人站在碑前,默默哀悼,團隊成員全都熱血澎湃,劉凌琪說:“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要秉承先烈的品質,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先輩精神,學習更多的知識,為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基因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革命先烈的事跡,必將深深的感染所有同學,并引領同學們將英雄的精神轉化為愛黨、愛國、報效祖國的巨大力量。這份沉甸甸的精神營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奮發(fā)有為,爭做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時代在召喚,青年在路上”。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紛紛表示要銘記紅色精神,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圖為革命烈士紀念碑)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王凱歌 181347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