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無數革命先烈英勇奮斗,譜寫出中華民族苦難輝煌的壯麗詩史,凝結成五星輝耀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蘊藏其中,豐富、積淀、厚重了中華民族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紅色是沂蒙的底色。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從精神源頭和文化根脈理解“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工先鋒”實踐團在蒙陰縣政協委員王棟的帶領下,于7月11日來到山東省臨沂市岱崮鎮紅準星科技產業園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的學習活動,參觀館內陳設,了解沂蒙文化傳承沂蒙精神,探索紅色精神,傳承強軍血脈。

實踐團到達紅準星科技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眾多仿真軍需用品,包括軍禮服、手槍、望遠鏡、防護服等。據了解,紅準星科技產業園內有陸、海、空三軍軍裝,各類防彈衣,手槍,7.62mm消音器等仿真軍需用品,羅列了我國目前軍需用品的先進設備以及在和平年代我國國防取得的巨大成就。實踐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注視著眼前的軍需用品,聆聽一個個動人的紅色革命故事。

參觀過程中,王棟介紹:“此類軍用無人機也可以應用到農業領域的農藥噴灑板塊,但由于種植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對于葡萄等一些瓜果類種植園,無人機打藥技術難以運用,希望未來可以攻堅克難,解決果園無人機打藥問題”。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技術支撐,需要當代青年擔當己任,用專業知識促進農業現代化、智能化,切實用實際行動解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疑難雜癥”。

隨后,實踐團成員自由參觀,切身體驗園內設備,了解強軍故事。在科技園講解員的指導下,實踐團身著軍裝,手拿仿真武器,體驗部隊的軍事訓練,真切地感受到現代國防的意義。

通過此次參觀,實踐團成員接受了一場紅色文化洗禮,也獲得了一次全新的國防軍事教育。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向多遠的未來。憶往昔紅色革命文化,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應有責任、有擔當,不斷淬煉過硬本領,厚植革命軍人勝戰基因,讓強軍文化在紅色根脈上生發新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