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把壯美的風光留在了中原,也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2023年7月6日,山東理工大學“齊稷社工”實踐調研團赴淄博市高青縣黃河安瀾灣景區、黃河樓博物館、高青縣博物館,聆聽黃河“心跳”,感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

圖為實踐團高青縣黃河段合照
7月6日上午,實踐團成員抵達高青縣黃河樓博物館,該博物館初步打造了三層展示空間。實踐團成員于館內觀賞到了巨量的黃河實物及文史資料,如碑刻拓片、漢畫拓片、青銅器、陶瓷器、主題書畫、治黃用具、治黃筆記、黃河訓令等。通過實地參過,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黃河文化中蘊含的廉潔元素、沿黃人民戰天斗地的堅強意志、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等。
隨后,實踐團成員到達黃河安瀾灣景區。景區內,實踐團成員向熱情的環衛工人阿姨詢問關于高青縣黃河安瀾灣景區相關狀況。阿姨自豪地講到:“我已經在這里工作將近5年了。雖然黃河帶來了短暫的苦難,但更帶給了高青美麗、富饒和文明。在這里工作我很幸福。”在這里,勤勞質樸的高青人民曾在黃河岸邊建立起了諸多有名的城市,將魚鹽、桑蠶、布匹運到了東西南北。如今,直爽、好客的高青人,在黃河岸邊織起“百里黃河,萬畝濕地”,成了高青獨特生態人文的一部分。實踐成員隨后到達黃河法治長廊,通過瀏覽長廊標語,團隊成員深刻意識到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安瀾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環衛工人阿姨交談
7月6日下午,實踐團成員抵達高青縣博物館。“黃河文化內容豐富,它包括自然環境、民風、社風、家風等。具體的可以從展出的這些訊令、筆記、方志等文字記載中進行了解。”高青博物館工作人員熱情地說道。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實踐團成員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見到了一份份文件、一張張圖紙、一卷卷方志,無不展現著歷代治黃人的無窮智慧和辛勤付出。從黃沙漫天到生態之地,黃河的變化,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治黃人堅實的足跡。

圖為實踐團與博物館工作人員合照
通過今日參觀學習,實踐團成員收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里承載著黃河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值得研究、解讀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