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的小路通向山的那邊,承載著許多希望,敞開心扉,捧一束秋風,裝點整個大劉莊村。音樂飄蕩在大劉莊村,歡樂共享心聲,文藝筑夢,青春起航,志愿者們的文藝夢在這里放飛,身為紅色文藝輕騎兵,志愿者們將文藝送進大劉莊。
據悉,為提高志愿者們的參與感和認同感,豐富大劉莊村的鄉村文藝生活,營造出和樂融融的鄉村氛圍,同時展現音樂學院文藝志愿服務團的優秀水平,體現平院青年志愿者的風采,2023年7月8日,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三下鄉”文藝志愿服務團18名成員在舞鋼市尹集鎮大劉莊村百姓大舞臺開展了“紅色文藝輕騎兵,送藝下鄉暖人心”的開班儀式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三下鄉”團隊指導教師李新夢老師、張云鵬老師及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三下鄉”文藝志愿服務團18名成員。
思念在梨花中蔓延鄒媛婷一首《梨花又開放》,借梨花來表達思鄉之情,從頭至尾滿滿的都是對家鄉的思念,對家人的懷念。“忘不了故鄉,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崗,我的小村莊”,優美的歌聲,讓人由心產生對故鄉的懷念、對童真的懷念,在場的每個人聽完歌曲都不禁潸然淚下,《梨花又開放》以一個小女孩的成長為主線條,從女孩的童年和媽媽一起在梨樹下紡車為開始,最后以女孩長大后一個人充滿著無限復雜的心情思鄉、思親為結尾。

圖為音樂學院鄒媛婷演唱《梨花又開放》 王夢瑤 攝
嶺上開遍映山紅《映山紅》這首由歌曲改編的葫蘆絲曲拉長了大劉莊村民的思緒,舞鋼市尹集鎮作為河南省重點革命老區鎮,這里上世紀大革命時期早在1926年黨就在鎮上組織農運活動,土地革命時期尹集鎮是鄂豫皖工農紅軍的外延游擊區;抗日戰爭時期尹集鎮是李先念新四軍五師在豫中開辟的敵后中心根據地......就像長白山里的杜鵑花,大劉莊村民們靠著對“嶺上開遍映山紅”的美好期盼,度過了生命中坎坷艱難的歲月。一曲完畢,于文池向小朋友們介紹了葫蘆絲的形狀和構造,葫蘆絲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由中原的“笙”逐漸演進、改造而來的,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葫蘆絲音色獨特淳樸,外觀樸實、精致,受到許多小朋友們的喜愛。

圖為音樂學院于文池吹奏《映山紅》 王夢瑤 攝
開班儀式圓滿結束夜幕降臨,隨著最后一首《至少還有你》的歌聲落幕,本次開辦儀式圓滿結束,文藝筑夢,青春起航。此次開班儀式過程中大劉莊村的小朋友和村民們也熱情地加入到表演之中,現場氣氛其樂融融,熱鬧非凡。活動結束后,許多大朋友們和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后地報名加入此次文藝志愿服務團支教組的班級中。本次活動以育人為導向,為當地村民展現了平院青年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讓大劉莊村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聽覺盛宴,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快樂,豐富精神世界。音樂學院“紅色文藝輕騎兵,送藝下鄉暖人心”文藝志愿服務團秉承著“立足大劉莊,文藝送下鄉”宗旨,利用自身專業知識,用支教這把“鑰匙”打開大劉莊村的門,以支教扶起孩子們的文藝之夢。

圖為音樂學院全體志愿者及指導老師合照 劉涵宇 攝
此次開班儀式活動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志愿者們的青春風貌與青春色彩,同時也肯定了音樂學院“紅色文藝輕騎兵,送藝下鄉暖人心”文藝志愿服務團的努力與付出。通過此次開班儀式活動,音樂學院文藝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們和指導老師都得到了滿滿的收獲,對接下來“三下鄉”實踐活動的后續展開也充滿了信心。希望音樂學院文藝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們在風華正茂的青春時期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也希望參與此次“三下鄉”實踐的志愿者們堅定初心,在后續的工作展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匯演展風采,青春向未來。在文藝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磨礪青春、茁壯成長,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