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柏合草編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023年7月7日,川北醫學院藝動青春工作室聯合臨床醫學院赴龍泉驛區“驛風余澤,掘井及泉”鄉村振興促進團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古鎮開展非遺傳承活動,向柏合草編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秀英老師學習柏合草編的編制技藝,體驗龍泉驛草編獨特的文化魅力。
守護文化根脈,學習草編技藝。柏合古鎮是遠近馳名的“草編之鄉”,實踐隊員非遺傳承人李曉姣老師帶領下來到柏合古鎮參觀學習,體驗草編編制技藝。李曉姣老師向實踐隊員介紹了柏合草編的多種技藝和選草、薰漂、剖草、結辮等十大工序。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彰,由客家人帶來的草編技藝經過百年的發展,融入了龍泉驛本地的風俗文化,具有獨特的編制風格和作品特色。一根根麥稈先編制成金黃色的辮子,再通過獨特的技法編制成提籃、草帽、草墊和蟲魚鳥獸等各種成品,充分利用草本植物的自然特性,造型生動、惟妙惟肖、極具觀賞價值,兼具手工編織的自然美、藝術美和實用價值。
接下來,實踐隊員向陳秀英老師學習編制技藝,進一步體驗草編文化。陳秀英老師耐心教學,先示范,后講解,指導實踐隊員們制作了蟈蟈草籠、草編動物等工藝品。在動手實踐中,實踐隊員在一翻一折,一勾一壓中體會草編創作的樂趣,進一步感受到了草編的文化魅力。
文化,賦予了一個民族精神源泉;傳承,融匯了一個民族的精彩。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更是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著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通過此次柏合古鎮學習草編技藝,將更一步提升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堅定弘揚民族精神的如磐信念。(通訊員 何熙 邵江)

圖為實踐隊員學習草編技藝時的場景。

圖為實踐隊員們宣傳草編文化時場景。

圖為 非遺傳承人教習實踐隊員們草編時場景。

圖為非遺傳承人展示草編工藝品時場景。

圖為活動結束時實踐隊員們與非遺傳承人合影留念時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