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數時代”:慢山桃林,聽取蛙聲一片
本網訊(通訊員 劉瑤)為了解湘西州農村產業發展現狀,探尋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之路,7月5日,吉首大學“數時代”社會實踐服務團在大興村婦聯主席龍關紅的帶領下,前往吉首市雙塘街道大興村黃桃種植基地和牛蛙養殖場進行產業調研。
(圖為 實踐隊員前往調研)
實踐團成員先前往黃桃種植基地進行考察。據了解,黃桃種植產業是大興村的傳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現已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其解決了村內沒有收入來源的村民就業問題,實現了剩余勞動力的合理利用,為大興村產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成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之一,為大興村的鄉村經濟產業興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圖為 黃桃基地負責人介紹黃桃品種)
隨后,實踐團成員跟隨大興村婦聯主席龍關紅來到牛蛙養殖場對負責人石哲貴進行了采訪,就牛蛙養殖的成本,盈利,銷售渠道,品種,培訓技術,優勢進行了簡單了解。牛蛙養殖是大興村的新興產業,從2021年開始投入建設,前期投入規模較小,以七八畝地養殖進行試驗,在經過兩年的完善建設,目前已有100畝田地進行牛蛙養殖,預計產量將翻倍。“選在大興村進行養殖是因為這里是我的家鄉,村民很支持,勞動力有保障;我們這里水資源豐富,有利于牛蛙成長;氣候也適合牛蛙養殖,有大規模田地進行養殖”石哲貴解釋為什么要在大興村養殖牛蛙。
(圖為 實踐隊員采訪石哲貴)
由于牛蛙養殖產業不需要機械化設施,以人力為主對牛蛙池進行照看,基于這一原因,牛蛙養殖場能夠為大興村民提供四十余個就業崗位,每年給村民發工資達七八十萬元,解決了村民足不出村就可解決生計問題,同時也帶動了大興村的養殖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出了一份力。
(圖為 牛蛙養殖基地現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對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有促進作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走訪調研中可以發現,鄉村振興產業的興起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青年學生應以青春的雙眼發現鄉村之美,以青年的熱情和活力助力鄉村,創造鄉村的未來,為鄉村振興發展灌注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