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下午,安陽師范學院法學院志愿服務隊——問渠青年尋訪團二組,在西下洹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他們此次要尋訪的修渠者家中。
室外,熱浪如波濤般洶涌而來。溫度居高不下,頗有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的感覺。九轉回腸,路邊一幢綠植叢生的房子就是我們此程的目的地。輕叩門板,開門迎接我們的便是老一輩修渠人,慈祥溫和的面龐讓人忘卻酷暑的難耐。老人熱情地招呼趕快我們進門,生怕我們熱著不舒服。大抵是老人看見我們,也會想起自己的孫輩們,因此便對我們格外的熱心吧。

(圖為郭榜金老人在講述修渠故事 孫亞琪攝)
老人從屋內拖出幾把藤木椅和小板凳,我們便開始了采訪工作。令人驚嘆的是,老人十分自然地向我們陳述了他們當時的生產和生活場景。郭榜金老人事無巨細地向我們講述了修渠過程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說到激動處還在地上比劃著當時的施工動作。當問及有沒有什么比較以及深刻的事情時,老人這樣說:“你要真說細節,那就很多很多典型事。有的是剛結了婚,前三天結了婚,新婚夫婦全部上紅旗渠,新婚夫婦啊,都上紅旗渠了。到到上面之后,都是和民工一樣的勞動。有的一家三口、四口都有人。他爹、他娘、他的兄弟姊妹全家齊上陣,一起修筑這道渠。”可見為了修渠,林縣人民付出了多大的毅力和堅持。而在修渠途中不幸的意外事故數不勝數,更不乏傷心事。但即便這樣,也沒有能夠阻擋住修渠人堅定不移的步伐,立誓把這河山重安排!
當念起“清水高山流,渠到滿山頭,吃上自來水。原來河里沒有水,你看現在都有水。”“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累,不修成紅旗渠以后不回家。”“要把漳河水引到林縣,把光嶺禿山頭改成渠到滿山頭。”等順口溜和口號時,老人家明顯情緒激動,語氣中更堅定了幾分。而當我們又問及修渠時的領導干部怎么樣,他更慷慨激昂地奮進說“領導?領導當時,領導方面,捏諾時是干部跟民工是同吃同住同勞動,干部不像干部的樣子,干部就是上工在前,下工在后。”說著說著便又回憶起毛澤東同志,他深色凝重了幾份,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毛澤東在這方面是愛人民的,他跟人民是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解決問題,這是不可否認的。要提起卓來說,毛澤東來說,在他們心海中還是有沉沉的感情。提起毛澤東,自然這個眼淚就下來了。
追昔撫今,銘記歷史。“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意志一直激勵著林縣人民,不斷抗爭,不服輸的勁頭永遠茁壯無比。爾等青年一輩必將接力傳承紅旗渠精神,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姿態而勤勞奮斗不止!
(圖為郭榜金老人與尋訪成員合影留念 孫亞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