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為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6月21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團隊前往江蘇省靖江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實地調研,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為鄉村振興發展助力。

(圖為6月21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團隊成員鄧赟第采訪園區負責人。供圖武曉亮)
江蘇省靖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22年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該園區發展成效顯著,示范帶動效應明顯,已初步建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進一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完善農業產業體系,謀劃以現代種苗產業、綠色糧食產業、花木林果產業和高效精細蔬果產業為主導產業,延伸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業。農產品加工增值業,最終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在園區負責人張杰科長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了解到該產業園區積極運用科技發展現代農業技術:制定稻芋輪作生產技術,開展兩年輪茬、水上輪作種植模式;建設稻麥“無人農場”,開展生產作業全程“無人化”智能裝備與技術推廣運用;建設園區智慧信息化管理中心,搭建園區農業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對接全市智慧農業信息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智能加工生產線,搭建清潔能源烘干物聯共享平臺……
香沙芋作為靖江特色品種,園區將其納為重點產業。針對目前香沙芋種苗繁殖特性,江蘇省靖江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藥食同源創新團隊合作,著力共同解決香沙芋產業育種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題。通過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對靖江香沙芋脫毒更新,在保留其原始優良特性的同時,對當地種源進行有效地提純復壯,為靖江香沙芋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下階段,園區將持續開展香沙芋標準化生產培訓工作,不斷提升香沙芋的種植水平和經濟效益,引領香沙芋特色產業發展。園區將形成集智能化設施、智慧農業物聯網、高新果蔬品種示范推廣、優良種苗繁育、農產品電商于一體的高效農業產業鏈,帶動靖江市內大棚及生產設施提升和種植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普及,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

(圖為6月21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團隊參觀香沙芋科技集成示范館。供圖梁英杰)
團隊成員對產業園區負責人張杰科長進行了采訪,就青年大學生返鄉振興的看法,他說:“鄉村大有可為,土地可以創造財富與價值,要將科學的管理與技術融入農業生產,積極奮斗,爭做高素質農業工作者,發展高質量農業產業。我們學有所成,不是為了逃離家鄉,而是為了建設家鄉。對于年輕人來說,把握準方向,結合個人性格與經歷以及自身的特長與專業優勢,大力支持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身為機械電子工程系的一名學生,經歷此次志愿服務后,深刻意識到以信息技術帶動鄉村產業多業態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在中國數字鄉村建設第二階段尤為重要。農業數字化,也就意味著農業將向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的靠攏和細化: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品牌化、企業化;農業生產體系逐步完善;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進行“三位一體”革變。具體來說,很多時候農業需要靠天吃飯,種植大多時間依靠以前的經驗,什么情況該澆水了,什么時候該施肥了,什么時候會有自然災害,對大部分農業從業者來說都是憑經驗判斷,讓種地充滿了不確定性,數字化農業的存在就是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

(圖為6月21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團隊成員鄧赟第采訪園區負責人。供圖武曉亮)
對于青年人來說,走進廣闊的農村大地,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敢于在鄉村中磨練自己,不斷扎實開展工作,讓蓬勃青春與家國共振,把創新精神發揮到最好,就可以實現鄉村與青年的“雙贏”。青年人應保持健康的創業心態,科學審視農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增強自身投入農業創業的本領。以青春之我,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6月21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團隊與園區負責人張科長、生祠鎮毛書記進行合影留戀。武曉亮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