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不朽精神
為了深入學習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筑牢信仰之本,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提高青年學子的實踐調研能力,引導廣大青年踔厲奮發 埋頭苦干,在新征程中“肯作為,勇擔當”,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對黨的赤誠忠心,2023年2月10日 “詩和遠方的追光者”小分隊的同學們在徐渡安書記的指導下深入探訪蘇州革命老區。圍繞紅色的活動主題,分別在蘇州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蘇州烈士陵園和蘇州革命博物館三地開展學習調研活動。
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走進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在這里一覽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從初建、重建到擴建時期的曲折歷程。館內陳列的一件件作戰工具,還原了抗戰時期戰士們協同主力,艱苦奮戰,揮干戈于京滬鐵路,出沒于萬頃太湖之中,長期堅持區抗日游擊戰爭的場景。我們肅然起敬,心潮難平,集體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達心中的景仰之情。是他們粉碎日偽軍頻繁的“清鄉”、“掃蕩”,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保衛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全面勝利。這里紀念著這樣一段革命歷史和為之付出生命的每一位戰士,他們“鐵打英雄骨”的形象譜寫了一曲驚心動魄的蘆葦傳奇。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歷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燦若群星,是中華民族閃亮的精神坐標。 進入蘇州烈士陵園內,仰目那矗立的烈士紀念碑,立于陵園之間的高峰之巔,高大宏偉,氣勢磅礴。我們深受震撼,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并在紀念碑下莊嚴宣誓,錚錚誓言鏗鏘有力,滿是對烈士由衷的敬仰。緩步向前走到烈士安息區集體默哀,墓碑上刻著周仲杰、湯根林、張長林等革命先烈的名字,我們滿懷敬畏用毛巾輕輕擦拭墓碑,猛然發現他們有的連出生年月都是未知的,墓碑上只留下為國捐軀的日子。見到這里自然便莊嚴肅穆起來,猛然心中波瀾起伏,感慨他們無私奉獻,英勇奮戰,心懷天下的精神,心生欽佩于他們的英雄事跡。是他們用犧牲換取了戰爭的勝利,民族的解放,天下的太平。
天空蒙上了一層灰色,壓抑又沉悶。駐足在蘇州革命博物館門口,金色的大字不再耀眼,反倒顯出一份莊嚴與沉穩;高高的確臺階讓人肅然起敬。我踏著沉重的步伐,懷著肅穆之情走進那扇通往歷史的大門。栩栩如生的綠色浮雕和鮮紅的黨旗映入眼簾,上演了一場視覺盛宴。蘇州革命博物館建于1993年,共分序廳和近代蘇州社會大革命時期,土地改革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五個展廳。館內陳列著318幀歷史照片、208份歷史文件、204件實物,還有各類藝術作品60余件,穿梭在一幅幅黑白圖片中,沉思于一篇篇舊的發黃的報紙中,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心酸的時期,久久不能釋懷。
對歷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對英烈最好的紀念,是把先輩們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通過此次紅色教育活動,全體成員學習了黨史,了解黨情,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成果的來之不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要承紅色基因,揚時代新風,堅定不移的跟黨走,以執著的目光向前行,奮進的腳步不停歇,努力使自己成為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時間:2023-02-21 作者:南通理工學院 高夢圓 來源:南通理工學院 高夢圓 關注:
- 以實踐為機,鑄精彩人生
- 關于全國疫情開放之后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對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變化及感受的社會調查心得
- 02-21
- 春風化豫支教隊隊員日記
- “果實的事業是受人尊敬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總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 02-20
- 春風化豫支教隊隊員日記
- 所謂教學相長也,在教習孩子們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溫故而知新,從曾經學過的知識里發掘新的智慧,未來我也會不斷鼓勵孩子們積極發言,踴躍
-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