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憶艱苦的抗戰歲月,充分認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1月27日,南通理工學院的“淮水安瀾”小隊在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周恩來紀念館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我們來到了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江蘇省淮安市是周恩來總理出生并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就坐落在淮安市清河區繁華的西長街,坐北朝南,面臨清澈美麗的大運河,隔岸相望的是遠近聞名的清江浦樓。走入門前廣場,隊員們肅立在刻有少年周恩來和一株盛開梅花的漢白玉浮雕前,體悟周總理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內涵。再往前走,庭院中長著花草樹木,景色優美,旁邊小巷口還有一處很短的石板街,走過石板街又來到周總理童年時居住的小院,一株蓬勃參天的臘梅出現在眼前。眼前的梅花正是周總理小時候親手種植的,后人稱這株梅花為“一品梅”,寓意著總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隊員們嗅著梅香,品著梅色,表達對總理的無限敬仰與懷念。最讓隊員們印象深刻的是,周總理一直心系著少年兒童的成長,將其視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和主要力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隨后,隊員們來到了周恩來紀念館。氣勢恢宏的周恩來紀念館坐落在綠色草坪的基臺上,呈四方形。走進紀念館,展廳設施完備,燈光明亮,以黑、白為主要色彩營造出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展廳內擺放著周總理的巨大雕像,雙目凝視前方,仿佛在思考著祖國的發展,擔心著人民群眾的生活,不禁讓隊員們們心生敬畏。在周恩來紀念館內,總理用過的書桌、穿過的中山裝、批閱過的文件……一張張圖片和一件件文物背后那觸動心靈的故事,都真實地記錄了周恩來總理波瀾壯闊的一生。“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一件件文物見證了周總理的高尚品格和忠誠為民的精神,如今這些文物所迸發出來的新時代精神力量,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矢志奮斗。
“哲人日益遠,典型在夙昔”,歲月的流逝帶不走熠熠生輝的周恩來精神,它如一座豐碑、一面旗幟,始終充滿力量。經過這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懷古思今、繼往開來,認真學習、體悟周恩來精神。作為青年人應肩負時代使命,牢記偉人囑托,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