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作為鏈接古今的紐帶、歷史軌跡的見證,將關于文明的種種信息悉數收藏留存。一個博物館所有的珍藏,都是這個城市曾經的風雨坎坷與故事,不管是隨州的編鐘,還是洛河的洛書,都是一個城市對于未知的探索,對于未來的期望,也承載著它想要告訴你的故事。博物館中珍藏的非常有價值的文物、標本和其他實物資料,可以讓大家牢記中國歷史,繼承民族團結精神,傳承華夏文明,同時傳播愛家愛國的精神。作為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晶,博物館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夠真正的“觸摸”和“感受”到歷史,用實物傳遞知識,激發我們對歷史的興趣,引導我們思考,開拓我們的歷史人文視野并且建立一種主動探求知識,渴求歷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本次社會實踐的實地參觀內容分為3個主題,分別是文明搖籃,民族風貌和紅色足跡。
文明搖籃--中華文化的起源
1月12日上午,為了了解古沈遺韻的風采,團隊成員參觀了阜陽市臨泉縣博物館。該館基本陳列主題為“古沈遺韻——臨泉古代文明之光”,館內珍藏文物1100件,其中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33件。團隊成員在該館中,感受到了上起于新石器時代,下止于臨泉建縣的臨泉文化,感受到了臨泉老街和鄉土文化。
1月12日下午,為感受晉魂文化,團隊成員參觀了山西博物院。該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共有藏品50余萬件,以青銅、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畫、書畫等頗具特色。團隊成員在山西博物館學習晉魂文化,感受專屬于山西的歷史變遷,對山西的發展和歷史沿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民族風貌--傳承民族文化
1月12日上午,為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團隊同學參觀了內蒙古自治區海拉蘇鎮“射箭文化主題館”。該館展示了蒙古民族悠久的射箭文化歷史,也融入了現代文化元素,是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好教材。團隊成員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到了內蒙古地區的特色文化。
1月12日下午,為了觀特色藏品,品吐魯番文化,團隊成員參觀了吐魯番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藏品分為35種,包括石、陶、木、銅、鐵、金、銀器、錢幣、毛麻絲織品、皮質品、木雕、泥俑、繪畫、考古人類學標本、動植物化石標本、糧食、干果及各類食品等。古麗孜巴同學在吐魯番博物館了解古代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感受到了專屬于吐魯番的特色藏品,進一步了解了民族特色文化。
紅色足跡--探訪烈士故地
1月13日上午,為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團隊成員參觀了安徽蕭縣蔡洼淮海戰役紅色紀念館。在安徽蕭縣蔡洼淮海戰役紅色紀念館,團隊成員感受到了蔡洼村“前有杏林春暖的人性光輝普照,后有軍民齊心的紅色記憶砥礪”的氣質,這個小山村,用默默堅守,成就了熱烈卻又低調的革命歷史。馬傳勝同學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立志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中主動了解紅色歷史,學習先烈們的奉獻精神。
此次社會實踐,成員們實地參觀了各自所在地的博物館,對本地文化以及歷史變遷乃至中國的發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員們在此過程中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產生了對生活的向往,讓心靈朝著更高層次的境界發展博物館的存在解決了文物、文化流失的現象,是歷史真相得以保存,完整的呈現在人們面前。因此用歷史數據和相關文物專業人員對文化遺產的內涵進行深入研究,促進文化遺產傳承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使命與責任。短暫的實踐活動雖然會停止,但對博物館的探究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