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此言得之,天地萬象因運動而生生不息,國家的強盛,也離不開國民強健的體魄。恰如百余年前南開中學校長張伯夢先生的振臂疾呼:“強我種族,體育為先。”新時代新征程,“體育強國”已成為我們新的目標,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的內涵和影響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程度。政府逐步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地區、城鄉、行業和人群間的均等化。而我們也要充分了解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及市民對體育強國戰略的認識。
帶著這樣的認識,曲阜師范大學“微光成炬”社會實踐隊一行來到人民健身廣場,與當地市民進行了一系列采訪與交談。在此過程中,我們對于淄博市體育事業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圖為市民與實踐隊員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孟菩惠 攝
經了解,政府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體育場所,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有序促進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常聽人們講:“欲完美之人格,必健康之體魄”。自古以來也有句名言叫:“生命在于運動,健康在于健身”,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應該生命不止、運動不息。我們認為,體育場地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社會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各項競技體育的訓練基地和比賽場地,是全民健身和社會交往的場所,是體育產業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標志。大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是時代的需要,是國情的需要,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我市領導和責任部門努力抓好群眾性的體育活動項目,積極引導健康向上的活動氛圍。由于統一了思想,整合了我鎮傳統的體育活動項目,開展了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使得體育周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被采訪者表示,偶爾出來體育鍛煉,路邊的體育廣場和隨處可見的體育設施都很方便。

圖為市民與實踐隊員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孟菩惠 攝
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百年前張伯苓先生疾呼“強我種族,體育為先”,到如今“體育強國”終作為綱領性文件的提出,體育對于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性逐漸被認知。但仍有許多人在當下仍將體育擺在無足輕重的位置,認為國家強盛只需依憑科技,這樣的認知是目光短淺的,是謬誤的。施以體育之露,方得強國之花。有人認為: 國家強盛有科技即可,體育無足輕重。對此,我不敢茍同。誠然,科學技術乃為國家強盛的利器,但體育更是強健國民體魄的基石。若國民沒有強健的體魄,任何宏偉的藍圖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從小處而言,體育建設關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放眼九州天下,泱泱十四億國民不能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運動者。從校園里的學生,到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因病告假的情況屢見不鮮。若每個人都能擁有強健的體魄,那么校園里的學習效率、社會上的工作效率都將得到普遍的提升。唯有身強體健,才能精力充沛地從事自己所熱愛的事業。
二十大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政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制定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因時因地因需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堅持大健康理念,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各類民族民間民俗傳統運動項目。同時“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構建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也是現階段的戰略發展目標。強體魄,方能鑄國魂。“生命在于運動”不該只是一句虛無的口號,每個人都應行動起來。愿華夏兒女皆能身體強健,在成就個人理想的同時,也將成就家國天下的時和歲豐、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