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紡織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和智能制造轉型的號召,助力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1月18日,山東大學(威海)“瑕疵檢測,‘智’上談兵”調研團隊員實地走訪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探究和分析機器視覺在紡織品瑕疵檢測中的實際應用空間。
在前期準備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新型差異化纖維紗線為主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1月18日,實踐隊員聯系了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雒書華,在雒書華總經理的帶領下,隊員深入生產車間,實地參觀了企業主要紗線產品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驗過程。
按照生產的先后順序,實踐隊員首先來到原料檢驗實驗室,通過檢測員的詳細介紹,了解了紗線紡織對纖維原料的質量檢驗標準及方法,即檢驗員借助顯微鏡、纖維強力測度儀等工具,對纖維的疵點、強力、細度等進行觀測,而纖維長度則需人工展開后用鋼尺手動測量。
隨后,實踐隊員跟隨雒書華總經理進入生產車間,按照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絡筒、渦流紡、成包的工藝順序,依次參觀了紗線的生產流程。在機器的轟隆聲中,雒書華總經理逐一向實踐隊員介紹了企業先進的生產設備,講述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自動化發展進程。實踐隊員注意到,該企業的生產自動化水平較高,僅有少量工人在車間中配合機器勞作,這與實踐隊員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固有印象不同。

緊接著,實踐隊員來到產品的成品檢驗室,了解到該企業主要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對所生產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測,檢測指標包括紗線的強力、毛羽、條干、棉結等,F場檢驗員耐心地向實踐隊員介紹了各類檢測機器的功能。

在實地參觀了企業的生產和質量檢測環節之后,實踐隊員來到雒書華總經理的辦公室,與他暢談參觀后的感悟與想法,并結合“瑕疵檢測,‘智’上談兵”調研團所關注的重點,對雒書華總經理進行了更深層次的采訪,對智能化瑕疵檢驗的應用前景作了進一步探討。雒書華總經理表示,他對紡織業質量檢測智能化持樂觀態度。

通過本次實地走訪調研,“瑕疵檢測,‘智’上談兵”調研團成員對當今紡織行業的生產和質量檢測模式有了更加深刻和切實地了解,這為實踐成員進一步優化調研方向,創新出具有實用價值的智能驗布儀器提供了更多有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