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將科技創新成果融入到志愿服務當中,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熱情和擔當,陜西師范大學小火樂志愿服務隊依托團中央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平臺,發起名為“‘大手拉小手’暢游‘科技’世界”的兒童科普公益活動,邀請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15所高校志愿服務隊聯合開展。在寒假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線上活動,帶領小朋友們在科技的世界里暢游,學習科技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共同探索線上兒童公益服務新模式。同時,各高校服務隊會定時開展經驗交流活動,推動高校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現各高校累計開展活動34次,87名兒童參與,近百人受益。
近日,活動啟動會議順利開展,各高校志愿服務隊取得共識并正式達成合作。陜西師范大學小火樂志愿服務隊與各協辦高校服務隊商議并制定了寒假合作規劃,共同確定了“線上科技講堂”、“科技小競賽”、“科技作品征集”、“一對一伴讀”等活動形式,并就活動開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線上討論,并簽署了合作協議。
高校合作啟動會議
 山西師范大學托起明日的太陽·教育幫扶關愛團 |
 華中師范大學格致科普志愿服務隊 |
各高校志愿服務隊根據會議共識,結合團隊優勢和特色制定了活動策劃并積極投入實踐,截至目前,各高校已開展多次科普志愿活動:
陜西師范大學小火樂科技志愿服務隊采用線上課堂的方式,由志愿者帶領小朋友們一起閱讀科學類書籍,并在閱讀過程中為孩子們提供“一對一”的閱讀指導,教授閱讀方法,及時解答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
小火樂志愿服務隊“攜手共讀一本書”活動
南寧師范大學奔夢科技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面對面”地為孩子們進行科普。志愿者們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實時關注小朋友們的動態,為他們答疑解惑。
南寧師范大學奔夢科技志愿服務團“一對一”科普活動
齊齊哈爾大學出彩龍江志愿服務隊開辦線上公益課堂,招募并培訓志愿者,為感興趣的兒童普及科學知識,并收集匯總孩子們的疑問,耐心為他們解答,豐富科學知識儲備,培養兒童科學興趣。
齊齊哈爾大學出彩龍江志愿服務隊線上公益課堂
各高校服務隊簡介活動組織者:陜西師范大學小火樂志愿服務隊是一支獲得校團委支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的志愿服務隊,團隊自主研發“小小紅領巾”、“小小青苗尖”、“小小實踐家”和“美美大家園”四個系列特色活動,形成集“教材—微課—課件”為一體的完整課程體系,重點服務回遷社區兒童,自2018年成立以來,開展活動眾多,受益兒童近千人,曾參與團中央“七彩四點半”、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等志愿服務活動,榮獲7項國家級、省級獎項,受到學習強國、中國婦女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社會價值顯著。
活動協辦者:1.武漢大學浩宇飛揚志愿服務隊團隊共有13名來自不同學院的成員,在學科交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多名成員曾在武漢大學“薪火珈緣”寒期社會實踐中獲得二等獎,曾進行水課堂模擬實驗活動,為小學生講解有關水的科普知識,有豐富的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經驗經驗,樂于奉獻,積極投身于校內外各項志愿活動和社會實踐。團隊有志于在科技志愿服務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傳播家鄉文化做出努力。
2.華中師范大學“格致”科普志愿服務隊團隊是由45名本科生、研究生作為主要成員組成的科普服務隊,依托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與武漢市科技館、華師一附小、華師一附中等服務單位,搭建科普宣傳平臺。曾開展、參與學院與赤壁市柳山湖鎮共建的“黨員國情學習與實踐基地”中“希望之家”留守兒童夏令營科普活動、“青春之火、科技之光”武漢市科技館志愿服務活動、“科普之光”科普游園會活動、寒暑假學業幫扶活動、承辦校級實驗大賽等。
3.鄭州大學雛鷹志愿隊團隊正式成立于2012年4月。曾開展云南高校愛心募捐、“雛鷹計劃——暑期支教行”、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環保行、參觀善洲林場——學習黨員精神、鄉村全家福、給我一支鋼筆、書寫“字”強不息等活動。十年間雛鷹志愿隊獲得過福興兒童基金會“先鋒志愿 團隊”、河南省希望工程激勵行動二等獎、芙蓉學子公益行動類獎、“青春創想 秀暨第三屆優秀兩岸大學生公益社團活動策劃大賽”三等獎等榮譽。
4.上海理工大學筑夢啟航志愿隊團隊由來自不同高校的22位成員組成,以理工科高校為主,包含師范、財經類高校,綜合能力強,涉獵范圍廣。團隊目前已和三所科技館對接。截止目前,團隊已經前往科技館進行線下服務三次,以科技館導游,科普小課堂講解等形式進行志愿活動服務。團隊自主設計了六個科普課堂,其中涉獵化學、物理、醫學、經濟、計算機等相關內容,并且通過自媒體進行宣傳。
5.四川農業大學童程啟智服務隊團隊成立于2019年,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主要開展向兒童進行少兒編程知識的普及和其他科普知識講解的公益活動。目前團隊核心成員共有8位,志愿者130余人,團隊先后前往雅安,陜西,阿壩州等多地開展活動,服務時長共達800多小時。收獲多封感謝信,多次獲得校級優秀獎項,受到中華網等主流媒體報道。
6.山東理工大學齊奇志愿服務隊團隊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一支跨學院、跨專業的科創競賽隊伍。自成立以來,曾多次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并被相關媒體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團隊現有成員39位,至今舉辦并參與了多次活動,包括云支教、科技創新公益講座、科技館志愿服務等,團隊成員多次赴山東濟南、山東濰坊、山東濱州、山東德州等地進行社會實踐,獲得“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報道團隊、全國百強社會實踐項目等國家級和省級榮譽。
7.山西師范大學托起明日的太陽—教育幫扶關愛團是一支2021年成立的支教團隊,在每年寒暑假開展的線下線上教育幫扶活動,團隊以鄉村留守兒童為支教對象,專項板塊分工并加強宣傳提升鄉村教育關注度,志愿服務時累計達682小時。曾入選團中央專項“守護朝陽,助力成長”并順利完成實踐,榮獲2022三下鄉山西省重點團隊、2022暑期三下鄉校級優秀團隊。
8.延安大學物電學院科技先鋒隊團隊由5位負責人和35名隊員組成。團隊在院團委的具體指導下,由我院熱愛電子設計、電子計算機等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成。本著“學好專業知識,服務人民大眾”的宗旨,通過舉辦義務維修、志愿服務等活動將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能力。曾參與并組織多項校園活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科技方面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9.湖北師范大學卓越邁動——小小工程師作為黃石市唯一一個致力于服務中小學科普教育的公益團隊,成立至今已有 九年。團隊常駐成員累計達 100 余人,目前核心骨干20余人,累計開展公益課堂200余次,服務中小學生5000人次。曾榮獲2019 年“鏡頭中的三下鄉”國家優秀視頻獎、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湖北賽區省級選拔賽三等獎 、黃石市第二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等。
10.南寧師范大學奔夢科技志愿服務團一支在校團委領導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共青團邕寧區委共同培養的邕寧區青年文明志愿者隊伍聯合組建的志愿服務隊,總人數達40余人,團隊擁有“神奇的核科技”、“神圣的核事業”、“神秘的核工業”三大類科普宣講體系,面向社會公眾和青少年、兒童開展科普活動近百場,受益人數近千人,曾成功入選全國1000支高校志愿服務隊伍,承接全國“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大學生志愿宣講活動。
11.黃岡師范學院“記錄者”團隊隸屬于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學生會,旨在提高同學們的實踐能力,拓展其認知視野,從而獲得自我提升。團隊成員在科技志愿服務的路上,利用專業所學,進行更有新意的科普。團隊現有成員24人,在黃岡師范學院返家鄉、三下鄉活動中表現突出,獲校級三等獎。開展到夢空間科技志愿服務月活動,科技志愿線上宣講,覆蓋全校近2000人。
12.齊齊哈爾大學出彩龍江志愿服務隊是由校團委指導,輕工與紡織學院管理的一支社會實踐公益團隊,團隊核心人員10人,志愿者40余人,現有七彩假期、科技服務、防艾項目“時不我待,防艾動起來”等5個優秀示范項目。團隊多次入選團中央示范團隊,多次受到中國網、中國青年網、中國共青團等官方媒體報道,曾榮獲團中央2022全國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13.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師陶青年志愿服務團隊團隊由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辦公室組織創辦,旨在為更多青年搭起志愿服務的橋梁。團隊核心志愿服務活動是暑期鄉村成長夏令營,是一次支持青年人成長且與鄉村孩童平等交流的一次營會。團隊目前核心成員20余人,志愿者300余人。曾獲2022年“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大學生志愿宣講活動全國千支示范團隊等。
14.忻州師范學院春雨志愿服務隊是由校團委指導,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委管理的一支社會實踐公益團隊,團隊志愿服務主要面向青少年領域,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社區工作人員子、城市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群體提供助學支教服務。先后榮獲2022年共青團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示范團隊、忻州師范學院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活動團隊和2022年全國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示范團隊。團隊核心成員24人,均有較為豐富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經歷。
15.寧夏理工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團隊成立于2003年3月5日,在學校黨委領導和團委具體指導下開展工作。協會建立了以服務隊、服務站、服務小組等志愿服務組織機構,現擁有志愿者4000余人。團隊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公益活動:為老服務、疫情防控和生態環保等,發揮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曾獲石嘴山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和諧溢彩,心與心行”獲第六屆寧夏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團隊于2017年被授予全國學雷鋒示范點,2022年榮獲石嘴山市青年文明號集體。
青春志愿行,奉獻新時代。本次高校聯合、共建同構的線上科普公益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不僅能夠激發少年兒童的求知興趣,傳遞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而且提供了各高校服務隊交流互鑒、共同成長的平臺,為探索線上公益服務模式積累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