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之旅,青年在路上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挑戰。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我們大學生應牢牢把握當下機遇,積極承擔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民族復興。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工程,保護耕地的旅途,青年應該在路上。因此,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于2022年12月19日來到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開展為期兩天的社會實踐調查,通過對幾個村子農戶的調查,我們深刻認識到保護耕地資源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的意義重大。
保護耕地,迫在眉睫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布后,耕地的面積比二調減少1.13億畝,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構成較大潛在威脅。眾所周知,我國人口基數大,對糧食需求量大,民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對物資資料的需求不僅僅滿足于數量,對質量與種類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糧食生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民以食為天,具備充足、安全、富有營養的糧食才能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才能維護社會穩定,糧食產生于土地,充足的耕地才能保障充足的糧食。因此,保護耕地具有緊迫性,我們大學生作為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主力軍應該以自身實際行動去推動糧食安全的進程,也不枉費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實現禾下乘涼夢的美好理想。
保護耕地,勢在必行
本次社會實踐,我們采取的是調查問卷、交談等方式進行,在與多家農戶的交談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政府會給予糧食補貼,玉米小麥約每畝150~160元,農戶孫先生說:“這樣也很滿意了,現在種植糧食還給錢,對現在的生活也挺滿意的,生活水平現在也上來了,我們原先小時候可沒有這樣的條件”,農戶姜先生說:“挺好的,種糧食還給錢,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老多了”。可以發現一個共性:農戶們對現在種植糧食可以收到補貼、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滿意的。這也間接告訴我們的是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對于提高民眾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度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保護耕地、保留耕地原本功能極具必要性,大學生如何行動來促進耕地保護和鄉村振興,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而言意義重大。
保護耕地,必備科技
在與農戶進行交談、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感受到的的是:許多農戶都希望可以接受培訓、學習成功案例、獲得良種等方式來提高自身,有的農戶甚至每年花費上萬元外出學習技術、引進機械。毋庸置疑,耕地林果化等的過程中勢必會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等造成破壞,科技發展后會為修復土地提供技術支撐,也是有益于耕地保護的。
保護耕地,青年需要行動
保護耕地,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及時的信息監測,抑或是數據的支撐,都需要有行動的主體,這就需要我們青年大學生來獻出自己的力量,例如農學專業的學生可以研發、培育,良種,化學專業的學生可以研發對環境破壞程度較小的化肥農藥,土地相關專業的可以研究如何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遙感地信專業的學生可以研究監測土地利用、作物生長的技術……我們大學生可以行動起來,縱然可能沒有充足的進行科研的條件,我們可以通過多參加科技創新比賽類的比賽先進行理論意義上的創新。守田人社會實踐隊及其成員一致認為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為改善當代土地利用現狀、阻止耕地林果化等非糧化現象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也愿意在接下來的實踐道路上深入發掘耕地林果化的影響因素與應對措施。
時間:2023-01-04 作者:孫輝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 關注:
- 耕地之旅,青年在路上
- 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我們大學生應牢牢把握當下機遇,積極承擔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民族復興。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工程,保護耕地的
- 01-04
- 線上線下齊發力,奏響防”疫“最強音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
-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