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黃沙百草稀|甘肅民樂—無人區的脫貧奇跡
這世界真的很大,我們始終只能窺探一角。
你或許想象不到,在離自己上千公里或者僅僅幾公里遠的一些小村莊里,還有人住在搖搖欲墜的土坯房里,還有人需要到幾百米遠的地方去挑水,還有人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去上學,還有人守著幾畝薄田靠天種地,還有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在睡夢中被埋入泥沙。
而這些,正是18年以前甘肅省靜寧縣八里鎮小山村人們的真實寫照。地處六盤山西部的靜寧縣,是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小山村位于靜寧縣城郊,村民們之前居住在小山下突兀而起的土臺高地上,公路沒有修到這里,人們去哪兒都只能徒步,村里的小孩去上個學、群眾去就個醫什么的都十分不便。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十分稀少,水源也特別匱乏,村里還沒有接入自來水,村民們每天都要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由于水源匱乏,這里的農作物大都是耐旱的,結構比較單一,收益也比較低下。秋雨連綿,小山土質疏松,所以這里還經常性發生山體滑坡,村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脅。
“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民生改善書寫在新時代的年輪里,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如果不是中國共產黨,如果不是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小山村人們的這種生活狀況或許還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習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于是,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借著脫貧攻堅的契機,恰逢當地修建高速公路的實際需要,政府決定將小山村的人們挪出“窮窩”。
2017年11月30日,靜寧縣人民政府發布一則公告,公告提出:征收靜寧縣八里鎮小山村土地,征地具體位置以批準的建設用地勘測定界圖為準,被征地集體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0日內,持有效土地權屬證明資料到縣國土資源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對于要搬遷這件事,小山村人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大部分村民能夠看到搬出去的益處,樂于搬。但或許是不想離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又或許是擔心搬走后離自家田地遠種地不方便,一小部分村民不愿意搬。村民們不敢冒流離失所的險搬走,居委會人員就跑上跑下,幫助這些住戶辦理無息貸款,爭取政策補貼。從老院搬到新居,小山村的村民們沒有失望。如果你到老院去參觀過,再到村民們的新家里坐坐,你會驚嘆于村民們居住環境的變化:從荒郊野嶺到美里新居,從崎嶇小路到康莊大道,從土屋磚墻到粉墻黛瓦,從昏暗狹窄到明亮寬敞,以前的戈壁灘也孕育出了新的綠色生機。安置區接入了自來水,區內還有葫蘆河流過,保證了安置區內農作物的灌溉用水。就業方面,由于安置區距離縣城不遠,而且鎮上專門派了工作組向村民們提供就業培訓和就業咨詢,很多人能夠去城里打工掙錢了。如果你現在問一個小山村村民搬遷后的感受,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豎起大拇指。“以前在山溝溝里交通不便,大家出門都是難題,搬遷后,我們現在出行都不是問題,特別方便。生活那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和以前比較哇。現在我們莊里人每天都能吃到新鮮菜,各方面都方便,水是自來水,出行都是小轎車,多虧了黨的好政策,給我們這些農人創造了幸福生活。”小山村村委會主任柳乃行、五社社長王國斌在接受訪談時如是說道。然而,雖然我國實現了全面脫貧,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依舊任重道遠。
小山村村民們的生活雖然有了極大的改善,但配套產業沒有跟上,村民們還是得到縣城里甚至更遠的地方務工,沒有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長此以往,小山村可能會發展成一個空心村。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夠完善,沒有供村民們進行休閑娛樂的地方。小山村的村民們都十分淳樸,也懂得感恩,他們十分滿足于現有的一切。但我們不能滿足于此,我們得向小康邁進,我們必須讓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過得幸福、快樂。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而我們將為此奮斗不息。相信終有一天,這華夏大地,會迎來屬于她的,盛世繁華。
時間:2022-09-12 作者:汔可小康調研團 來源:汔可小康調研團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