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兒童啟蒙教程《三字經》中提到:“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唯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隋以后1600余年是科舉的時代,書法學習影響著每一個讀書人的命運,直到1905年清政府廢止科舉。二十世紀后100余年間,毛筆字書法教育日漸式微,到二十一世紀初,中小學校的書法課程已被簡單的“鉛筆或鋼筆書寫”課程替代,各類學校在校學生在“微機書寫”的影響下,不懂漢字書法,甚至不懂漢字書寫的基本規則已成為一種常態。雖然已有許多院校開始設置書法藝術專業。但就中國文化傳承這一大局而言,“束之高閣”的書法藝術專業教育更是勢單力薄,難以滿足龐大的社會文化群落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在職業上的基本需要。書法的普及教育,已成為教育界,尤其是高等師范教育和中小學教師培訓教育的必須面對的一大嚴重問題。

2022年7月8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曲阜師范大學“星火傳遞 攜夢同行”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廣書法藝術,在四川瀘州古藺縣開展書法活動,教孩子們了解書法、學習書法及美學知識,用書法藝術裝飾生活。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其中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而其他書寫形式的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而書法教育,是在東漢靈帝時期進入的一個分類教育時代。朱天曙提出:“漢代十分重視書法教育,東漢靈帝設立鴻都門學與以經學為本的太學對壘,是書法教育由與識字教育結合的書寫教育,上升為獨立的藝術教育,培養了一批書法人才。” 根據朱先生的上述論斷,可以看出,當時的書法教育已經出現了兩種類型,一種是專業化的書法藝術教育,政府根據《尉律》來課試選拔書法好的學童,以通經藝取士;另一種則是同“識字教育相結合的書寫教育”。可見前者應是現代教育分類學上的藝術專業類型的教育,而后者則是一種通識類型的,具有“普及教育性質”的課程教育。
多學員都表示,無論是歐陽修《九成宮醴泉銘》字里行間透露的險絕,亦或是顏真卿真情流露《祭侄文稿》中的悲痛,都使得自己學習到了過往完全沒有了解到的書法知識。

了解了書法藝術相關知識后,曲阜師范大學“星火傳遞 攜夢同行”社會實踐隊書法專業志愿者帶領同學學習書法技法相關知識,自己動手寫出作品,或者制作一張精美的書簽。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書法愛好者對于書法的熱愛。

現代工業文明進入中國后,如影隨形的西方文化也呼嘯而來,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中華傳統文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在人們熱烈擁抱西方文化的時候,我們的傳統文化似乎成了一個流離失所的棄兒。余光中的《逍遙游》寫道,“當你的情人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 當我們丟掉自己的傳統文化的時候,其實丟掉的是民族認同感和精神歸宿,丟掉的是一個民族的根。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融合是必然趨勢。這時,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就成了擺在國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而曲阜師范大學“星火傳遞 攜夢同行”社會實踐隊秉承著”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是一個民族的身份標簽,丟失了它,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喪失了精神家園。”的理念傳承發揚著中國文化曲阜師范大學“星火傳遞 攜夢同行”社會實踐隊作為后者,以普及書法藝術知識,傳承相關文化為主。提前發布申請表,搜集書法愛好者一同學習書法,感受書法學習中古人留在紙墨當中的情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