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8月19日,山東大學文學院“京溪渡泉”社會實踐調研團順應建成文化強國的時代要求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使命,遵循“加快轉變文化發展方式”、“著力建設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政策要求,在北京、濟南兩地市開展了實地調研,致力于探索兩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過程中的模式與路徑,提取其中能夠互通的可復制經驗,為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提供啟示。
山東大學“京溪渡泉”調研團采用了線下調研與線上宣傳同步進行的模式:線上組負責資料查找、新聞稿撰寫、公眾號運營、新聞網絡宣傳等工作;線下組的實地工作則包括走訪產業園、采訪產業園從業人員、拜訪政府與企業的從業專家等。
團隊使用了清晰科學的研究方法,成員們充分查找資料,合理規劃行程,認真進行考察,設計半結構式訪談提綱,與采訪對象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收獲了豐富的調研素材與思路啟示;成員們還積極運用swot分析法、對標競品分析、商業畫布等經濟學方法,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與歸納總結,調研成果較為理想。
“京溪渡泉”調研團在北京和濟南實地調研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收集了豐富的素材,歸納出一套具有可遷移性的通行模式。在北京的實地調研范圍涵蓋了藝術領域的798、商業與文化融合的北京坊、兼具傳統院落特征與現代個性的三里屯機電院、具有豐富創新文化消費品類的77文創園以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詠園。濟南的調研則重點關注了老商埠與JN150兩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并補充調研了曲水亭街商業街,了解其實際狀況與發展問題。在實地調研活動圓滿結束后,調研團前往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旅游局咨詢專家意見,拜訪文投集團從業人士,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與經營等行業信息。
回顧為期一個月的調研,“京溪渡泉”調研團發揮成員分工合理、調研效率較高、實踐地點文化資源豐富等優勢,充分展開調研,取得了相當可觀的調研成果。團隊共計對8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展開深入調研,獲取了豐富而真實的一手資料;團隊也對十數位文化企業負責人或相關從業人士進行了訪談,從行業內視角了解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驗與行業現狀;團隊還進行了2次專家訪談,對實踐規劃與調研成果進行了優化提升。
調研團在新聞宣傳工作上同樣用心耕耘。目前,調研團在今日頭條、大學校園網、當代大學生網、大學生網報等國家級媒體與山大日記、山東大學學生會等校級媒體上共發表了上百篇稿件,內容涵蓋調研新聞稿、企業訪談稿、專家訪談稿、成果總結稿和豐富的調研日記,全面真實地展現了調研成果與山大學子的青春風采,力所能及地傳遞著文化的影響力。此外,團隊還重視經營自己的公眾號,記錄著實踐過程中的點滴收獲,公眾號總閱讀量超過千次。
在實踐過程中,山東大學“京溪渡泉”社會實踐調研團成員時刻牢記自己守護文化的社會責任與山東大學學子的身份,在實地調研與線上宣傳過程中,充分發揚山大精神,彰顯山大學子的修養,向相關從業人員學習了文化知識與意志品質,成為先進文化自發和自覺的傳播者。
“溪流嗽石噴晴雪,山水清音相映發”。山東大學文學院“京溪渡泉”調研團成員心系北京與濟南的文化事業發展,將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與經濟社會的實際狀況相結合,將文化創新的理想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切實需求相結合,期望于向濟南提供北京文創園的可遷移性成功經驗,助力文脈傳承與文化創新。愿能化作溪流,歸渡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