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調研南疆地區農業無人機技術水平并詳細了解無人機使用情況,7月1日至8月23日,塔里木大學“智飛”無人機助農科技服務團走訪了阿拉爾市和阿克蘇地區阿依庫勒鎮五百多家南疆種植戶的無人機使用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相關農業無人機使用指導和無人機知識科普等活動。

團隊經過詳細走訪調研后發現,阿拉爾市和阿克蘇地區整體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無人機使用頻率明顯提高。從2019年的只有幾戶使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到2022年近半種植戶使用無人機進行田間作業,短短幾年時間內,使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的種植方式在南疆種植戶中迅速普及。
使用農業無人機進行農田作業種植戶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南疆地區地廣人稀,晝夜溫差大,采用人力耕種普遍效率低又耗時耗力,使用植保無人機為農戶噴撒農藥,不但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也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同時,無人機技術采用的噴霧噴灑方式至少可以節約50%的農藥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這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源成本并節約了在南疆地區十分寶貴的水資源。

另外,農業無人機的普及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團隊隊員采訪的種植戶說:”感謝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無人機之后呀,現在打藥越來越方便,無人機打藥省時省力,以前一畝地大約要很長時間,現在無人機,幾分鐘就可以了。”
在走訪調研無人機使用情況的同時,團隊充分發揚胡楊精神,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南疆農民的無人機使用情況。團隊中研究無人機相關技術的研究生岳禧嶸首當其沖,在向種植戶了解農用無人機的使用情況后,與操控無人機的技術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詢問無人機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相關技術問題。

時間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一個多月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到了尾聲。團隊通過本次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與農業無人機用戶零距離溝通,了解其所需所想,解決其實際問題,既鍛煉了團隊成員的社會實踐能力,又推廣了農業無人機相關科技知識,讓更多農民了解到南疆地區用無人機進行田間作業的優勢,對提升農業無人機的生產工作效率、無人機知識的科普和農業無人機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