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黨建引領下汕頭性別教育平等的工作成果,聚焦現行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廣東財經大學向陽稻穗隊于2022年8月開展了關于汕頭市性別教育平等工作成果的實地調查。
向陽稻穗隊從汕頭市金平區集合出發,于8月13號下午14點30分順利抵達石炮臺街道。為深入了解當地政府對于性別教育平等所開展的工作及其成果,團隊前往石炮臺街道的各個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參觀和采訪。團隊在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輔助下,全方位地了解黨對促進性別教育平等所做的工作。據工作人員講述,性別教育平等是國家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汕頭市在促進女性教育的過程中,側重對前期受教育程度不足的中年婦女進行后期的再教育。例如,街道的黨群服務中心經常在當地街道政府的指示下,舉辦與中年女性教育相關的活動,如進行生活急救技能培訓,開展識字活動,法律知識普及等家庭駭人生活教育等,又或者特別對單親家庭進行特別關照,開展幫扶工作。
(圖為團隊在街道采訪居民)
在采訪金平區是石炮臺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過程中,該工作人員結合實際經驗講述到,一些沒有受到教育的女性可能拘泥于家庭,或受制于丈夫和孩子,很難跟社會接軌,而一些重視教育的家庭所培養的女性,現在不僅有幸福的家庭,還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這位工作人員也跟講述了她自身的體會,她很理解女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生年代她經常到市區打工,為了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她那一輩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市區里的單位執行計劃生育非常嚴格,所以身邊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這讓更多的女性懂得了教育重要性,她認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的女性相對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性別教育差距明顯縮小,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對受教育機會方面更為明顯。
同時該工作人員也表示汕頭市市區的經濟發展也是女性教育進步的原因之一,經濟發展⽔平的提⾼,使得居民平均⼯資⽔平上升,人們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為孩⼦提供更好的教育,因此大力發展經濟也有助于教育的進步。
(圖為團隊在街道黨群采訪)
從黨群服務中心了解黨對性別教育平等所開展的工作后,為了深入摸索汕頭市女性教育進步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傾聽他們對女性教育變化的真實感受,團隊動身前往就近街道對汕頭居民進行采訪。
社區街道的一位老師傅表示,以前的父母可能會因為經濟狀況和家庭情感等原因阻止孩子繼續接受教育,但是現在國家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變化,現在的大部分父母都知道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子女想要繼續接受教育,都會無條件支持的。正如自己有一兒一女目前都在上大學,盡管家里的經濟情況雖然不是很好,但只要是孩子想要都會讓他們繼續深造。
石炮臺街道商店的一位年輕女老板表示,多虧了政府的不斷宣傳和發展教育,相比以前因為傳統的觀念和偏見而導致的女性教育不足和缺失,如今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程度已經有很大的改善,而且現在的孩子也逐漸養成了較強的自我意識,會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爭取。她還表示自己當初雖然沒有讀大學,但這是因為自己想要嘗試創業,想要自己出去拼搏,目前因為性別不平等而導致的無法繼續接受教育的人已經大大減少了,雖然在小部分地方可能還存在一些潛在的偏見,但是她相信在未來一定會不斷的改善和進步。
團隊來到市區里的公園里一對年邁的夫婦表示,以前人們思想沒有現在進步,原本汕頭等潮汕地區就有比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觀念,當時地方政府對性別平等這方面也沒有做過多的教育,村鎮的教育資源和教學能⼒也有限,一般都是把接受教育的機會交給男性,再加上以前經濟狀況不好,人們都比較重視體力和勞動力,所以在當時人們的觀念里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在那些家庭成員多或經濟狀況差的家庭更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女性想要得到較好的教育是非常困難的。
(圖為團隊在街道采訪居民)
本次向陽稻穗隊在進行實地街訪活動采訪居民的同時,也對居民的相關基礎信息進行了不記名的調查,以一戶家庭為單位調查問卷,共計收集69份調查問卷。在調查過程我們發現,無論是年輕群體(以90后和00后為主要代表人群)還是中老年人群體(以60后至80后為主要代表人群),男方和女方的教育程度均呈現較小差異。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成員還了解到,在新時代黨建引領下,雖然農村與城鎮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但兩者的女性受教育程度皆得到了提升,市區相比農村地區更為顯著,女性接受教育的觀念市區相比農村地區更為強烈,農村地區仍待加強。其中的原因包括:(1)社區的街道辦及黨群服務中心有扶持措施。(2)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對家庭孕育子女數量有限制,使家庭更能集中精力注重子女的“質量”而非“數量”。(3)無論男女,越來越多的工作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引起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4)市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群眾平均工資水平較高,供養孩子相對輕松。(5)家庭對女性受教育觀念的改變,意識到女性受教育水平的重要性。(6)市區教學資源較豐富等。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良好的道德修養,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現代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對家庭的和諧也起著重要作用。
在與部分從農村走向市區的群眾交談中,團隊成員發現汕頭的農村地區在過往重男輕女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對于女性的重視程度不足。女性受教育缺乏平等的因素包括家庭前期發展經濟比較困難以及女性自身和家庭對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在目前依舊存在“家族男女傳統觀念較強,難以打破”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提高農村家庭對女性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落實地方村委的政策措施,如在鄉鎮設立婦女文化中心,創造婦女的學習條件等,讓政府的力量抵達基層。除此之外,面對農村的教育資源的匱乏限制了對女性接受教育的問題,政府提高對貧困家庭的補助力度和資格審查力度也十分必要,以此減輕農村家庭教育投資壓力,給女童創造平等入學機會。
教育是一種能夠推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共同發展的奠基。女性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素質修養和對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通過調查發現,接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受限于傳統的觀念,出現封閉自我、與生活脫軌的現象;她們過早地接觸社會,缺乏教育導致自身的選擇權極度受限,學歷低導致她們喪失了許多機會朝向更好的發展;在某些事情上不知以及沒有能力去維護自身權益。因此,社會應當給予女性教育更多的關注,營造女性接受教育的社會大環境。女性教育不僅應該是一種政策,更應該是一種觀念。在落實女性教育的過程中,使男女教育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抹除性別歧視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