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青嶼遺韻傳承志愿隊走進雄崖所古城,開展古建筑調研活動,為海防古建筑保護與開發貢獻青春力量。
雄崖所古城,作為明清海防體系的重要遺存,歷經數百年風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當志愿隊成員們踏入這片古老土地,時光仿佛在此刻放慢腳步。首先映入眼簾的古老城墻,磚石交錯間,滿是歲月蝕刻的痕跡。雄崖所古城作為歷史悠久的海防遺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
觸摸歷史,解碼海防古建
當日,志愿隊成員們踏入古城,首先將目光聚焦于古老的城墻。隊員以專業手法開展觸勘調研,運用指腹觸感與視覺分析,對雄崖所古城夯土磚石墻體的砌筑工藝進行現場勘查。通過觀察石材的風化剝蝕程度、磚縫灰漿的膠結狀態及夯土層理構造,系統分析其材料特性與建造技法。在歷史界面與現代認知的交互中,解碼明清海防建筑的選材邏輯與營造智慧,挖掘傳統工藝在抵御海風侵蝕、強化軍事防御功能中的技術密碼。
隊員對建筑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楊月如 攝)
精準測繪,探秘古券
隨后,志愿隊分組協作,對古城磚石拱券等關鍵結構展開實地測量。隊員們手持測距儀、卷尺等工具,仔細測量拱券的跨度、高度與厚度,同步記錄磚石裂縫、風化等破損情況。一人專注操作儀器、校準數據,另一人詳實記錄各項參數,確保數據精準無誤,為后續古建保護開發方案制定積累一手資料。
隊員分組協作對古城進行數據測量(楊月如 攝)
此次三下鄉活動,青嶼遺韻志愿隊圍繞海防雄崖所古建筑,深入勘察海防古建筑結構、材質等。隊員們表示,希望通過實地調研,挖掘海防古建筑價值,為其保護與開發提供有意義的建議,讓雄崖所古城的歷史韻味在新時代得以更好傳承,讓古老海防文化重新煥發光彩,助力當地文旅融合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
志愿隊集體合照(楊月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