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至6月21日,清華大學——日內瓦大學“可持續發展公共政策”雙碩士學位項目(簡稱MPP-SDG項目)的7名中國學生和來自白俄羅斯、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羅馬尼亞、蒙古國、瑞士8個國家的8名國際學生赴山東省濟南市開展了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本次社會實踐行程得到濟南市政協的大力支持,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MPP-SDG項目學術主任殷成志副教授帶隊及現場教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辦主任史姝婷組織實施。本次實踐活動圍繞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基層治理、城市更新等主題,先后赴濟南市政協商量工作室、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規劃展廳、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章丘區雙山街道等地參觀實踐。
16日下午,濟南市政協舉行社會實踐專題座談會,濟南市政協副主席趙居安主持會議、秘書長李旭東參加會議,就濟南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及政協履職等與實踐團隊開展深入交流。
會后,實踐團隊來到濟南市政協商量工作室,參觀了沙龍區、展示區、交流區、會議區四大區域,系統了解了“商量”平臺從創建提升、到延伸覆蓋、再到實現數字賦能的發展歷程,深刻體會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協商理念如何在濟南得到蓬勃發展。
聚焦新質生產力與城市轉型,實踐團隊參訪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規劃展廳和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系統了解了濟南這座未來之城在綠色低碳、數字轉型等方面的規劃藍圖,切身感受了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澎湃動力,對濟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創新實踐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深入基層一線是本次實踐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章丘區雙山街道,實踐團隊認真學習了政協協商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雙山”模式,并在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三澗溪村高淑貞書記的帶領下,深入了解了三澗溪村如何通過黨建引領、產業振興、人才回引、環境整治等綜合措施,實現從薄弱村到富裕文明美麗鄉村的蝶變。
實踐團隊深入探尋濟南的文化脈絡。在山東省博物館,通過珍貴文物領略了齊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黑陶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燦爛起源。濟南護城河畔,清澈的泉水和垂柳勾勒出“泉城”的生態畫卷。穿行于明府城與明水古城,見證了歷史街區如何通過有機更新煥發新生。這些參訪點不僅串聯起濟南的歷史與當下,更展現了其在文化遺產保護、生態治理與文旅融合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本次社會實踐特別組織了15位同學組成跨文化調研小組,圍繞文旅、商務、教育三大主題開展專題調研。21日下午,實踐團隊在學院321教室進行了總結匯報,為本次社會實踐畫上了圓滿句號。
此次濟南之行,MPP-SDG項目的中外學子們不僅多層次、多領域、立體式感受了濟南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建設實踐和發展成果,更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和治理模式的理解,促進了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