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基層治理現代化號召,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與社工實務能力,石河子大學法學院司法社工實踐團隊前往石河子市人民調解中心,開啟了常態化的司法社工實踐之旅。學生深入基層,親身體驗人民調解工作,以“理論賦能實踐,青春服務法治”為宗旨,在邊疆基層治理一線書寫實踐新篇。
筑牢實踐根基:從理論課堂到調解一線的實踐鍛造
實踐團隊初抵調解中心時,即接受由調解中心資深調解員定制的崗前培訓體系,內容覆蓋人民調解法定程序、常見糾紛類型處置技巧、溝通藝術等核心模塊。培訓結束后,學生們以“觀察員+協助者”身份開啟日常實踐,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成案件材料歸檔、當事人接待引導、調解過程全程記錄等基礎工作。
項目化運作賦能:社團建設與SRP訓練雙輪驅動
在常態化實踐基礎上,團隊依托專業優勢推進項目化建設。2023年獲批校團委立項的“司法社工介入基層人民調解案件的常態化服務實踐”社團項目成功結項,在這過程中建立了“高校—調解中心—社區”三位一體的實踐網絡。同時,團隊結合實踐經歷,申請立項了石河子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RP)《兵團不同組織參與人民調解的差異化機制研究》,基于大量實踐案例和采訪記錄形成萬字調研報告,獲評審專家高度認可,并榮獲優秀結項項目。基于前期扎實的實踐,團隊成員在和指導老師的溝通下,嘗試“以賽促學”,進行實踐成果轉化,撰寫的調查報告入圍今年兵團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
賡續青年信念:青春力量激活邊疆法治神經末梢
隨著實踐深入,團隊成員逐步實現從“輔助者”到“參與者”的角色進階。學生在參與一起糾紛調解時,運用課堂所學的“敘事治療”等技術配合調解員,促使當事人從對抗走向和解。2022級社工專業的饒玉欣同學回憶起某次調解經歷時,眼中閃爍著光芒:“當看到雙方從最初的劍拔弩張到后來的握手言和,我真的特別有成就感。我深刻體會到,調解工作不僅僅是講法律,也要講人情,要用心去感受當事人的情緒,用愛去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次經歷讓我看到了基層治理的現狀和挑戰,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為基層治理貢獻更多的力量,讓法治的陽光照亮邊疆的每一個角落。”
“實踐證明,大學生司法社工團隊已成為邊疆基層治理的重要青年補充力量。”石河子市人民調解中心主任在成果總結會上表示,學生們帶來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通過年輕化的溝通方式拉近了調解工作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如今,該實踐項目已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法學院有志青年在邊疆法治畫卷上續寫更多創新實踐篇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次知識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是一場青春與責任的激情碰撞。學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作為,在邊疆基層治理的征程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青春足跡。未來,他們將繼續懷揣著對法治的信仰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砥礪前行,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