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古祠尋根,家風家訓溯源
習近平總書記說:“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廣大家庭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合肥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2025年1月14日,安徽財經大學羽翼豐成隊在李鴻章故居、包公祠和高家祠堂三個地點進行了實地考察,體會家風家規的傳承。

合照
二.【尋根江淮文脈·探秘晚清名門】——李鴻章故居家風解碼
在"李府"的雕花門樓與青磚黛瓦間,團隊成員深入挖掘李鴻章家族的家風精髓。故居展陳的李鴻章手書家信中,"培德勤業,不墜門風"的叮囑清晰可見,其弟李鶴章所立"詩書繼世,耕讀傳家"的祖訓更被反復謄抄于族譜。“敬宗睦族,務本崇實”,是其家族秉持的重要理念,既強調對家族先輩的敬重、族人之間的和睦,也注重務實的生活態度與為人準則。

李鴻章雕塑
在研習家族名人的事跡時,成員們了解到他們在學術、政治領域的成就,皆離不開良好家風的熏陶。李鴻章侄孫李道增院士曾回憶:"祖父常說'官爵是暫時的,門風是永遠的'"。

李鴻章故居
三.【包公祠前問清正·清風閣里話傳承】——千年廉政文化的現代啟示
踏入包公祠,古雅莊重的氛圍撲面而來。團隊成員們了解到了包拯一生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故事,駐足凝視著祠內展示的包拯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短短三十七字,字字千鈞,道出包拯對廉潔家風的嚴苛要求。
移步清風閣,通過觀賞廉政文化展覽,成員們了解到包拯家風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深刻領悟到廉政文化的時代價值。

包公祠
四.【高家祠堂見春秋·家訓活化傳新聲】——宗族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實踐
駐足在高家祠堂前,團隊成員們仔細研讀高氏以報效祖國、孝義傳家、尊長敬上、敦睦鄉里、團結族群為大義的十二條族規祖訓。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家祠堂不僅是宗族文化地標,更成為基層治理創新平臺,年舉辦家風主題活動50余場,惠及群眾超8000人次。

高家祠堂
五.合肥祠堂研學路,家風傳承新征途
走進李鴻章故居,能看到其家族對學識的重視,倡導勤奮向學、修身齊家,以知識為基,培育家族人才。包公祠內,“清正廉潔”的氣息撲面而來,包公秉持公正無私的家訓,對后世子孫有著深遠影響,警示著后人堅守道德底線,為官為民,兩袖清風。高家祠堂則處處彰顯著“忠厚傳家”的祖訓,強調為人忠厚老實,與人為善,營造和睦家族氛圍。通過這次實踐,全體成員深刻認識到家風家訓家規對個人品德塑造、家族傳承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它們是家族精神的延續,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在未來生活中,全體成員會將這些優秀的家風理念融入自身,傳承和弘揚優良家風,為社會文明進步貢獻力量。(通訊員:程一帆,何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