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茶產業、茶文化優勢。近年來,日照市深化“日照綠茶”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深入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富農。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茶產業的發展,2025年1月13日-1月14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前往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秦家官莊村、雙廟村、陶家村等多個村落開展調研活動,以期探尋當地茶農生計現狀,助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本次社會實踐主要以實地調查、訪談對話、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通過傾聽東港區鄉村茶農心聲以及村委會的介紹,了解茶園的發展現狀以及茶農當下茶園種植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的開展調研活動,實踐隊員前期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提前召開動員大會明確隊內分工,進行相關部署與物資準備;為熟悉調研流程,實踐隊長提前帶領隊員走訪部分村落,通過預調研測試問卷設計的合理性與調查流程的可行性,為正式調研茶園發展與茶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圖為實踐隊長韓珺浠進行調研前的工作部署。逄蘭 攝
實踐隊員分組前往秦家官莊、蘇家村等地,首先向村委工作人員詢問了近幾年的茶農數目及變化、茶園面積等基本數據,實踐隊員也得知村委會成員會根據村民的意愿考慮進行茶樹的統一采購,并定期進行調查詢問采取相關的茶農扶持政策。隨后在工作人員的幫助與引導下,實踐隊員查閱文獻資料,或者圖片影像等資源,更全面了解本地茶園的由來及演變過程。實踐隊員通過實地走訪可知,茶園大多分布在平原與丘陵,很多當地茶農的茶園地由口糧地轉來,是因為分布區土壤較為貧瘠;靠近水庫的村莊取水較為容易,從而茶園灌溉比較容易,但專業性的灌溉設施較為少見。實踐隊員還從一位茶農口中得知,當地種植的茶樹雖然年數不短,但都是茶樹的新品種,如無性系茶樹較為普遍。此外,通過炒茶廠經營者的介紹與對炒茶機的參觀,實踐隊員接觸到了茶葉銷售的基本過程:當地茶農進行鮮茶種植,成熟后采摘送至茶廠,由茶廠進行統一的收購、炒制并進行銷售。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實踐隊員收集了一百余份當地村民對茶園的反饋以及村民對茶園的日常管理。接著通過資料收集以及茶農口述,對多個村莊進行茶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同時實踐隊員們還跟隨工作人員了解到近年來鄉村茶產業發展和生產工作,工作人員提到:計劃提升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探索智能化采摘與流水線生產,強化“日照綠茶”特色品牌,完善產業鏈,培育新茶產業生產力。同時,實踐隊員走訪的幾個村莊都種植生態茶園,積極走上綠色環保、零污染、可持續發展的茶園經營道路。
圖為秦家官莊茶農向實踐隊員介紹茶園種植的基本情況。穆雪慧 攝
各個村莊的茶園發展存在一些共同的阻滯因素,茶園生產經營以家庭為單位,茶農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茶園面積普遍較小,且茶葉品種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茶農收入較不穩定;部分村莊如陶家村的灌溉取水是影響茶園發展的因素之一;干旱、凍害等自然災害影響較大,但茶農難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管理;大部分茶園由中老年人經營,較難接觸網絡銷售,難以跟隨社會發展的新興趨勢等,面對存在問題并結合當地居民的具體意愿,實踐隊員通過調查得到的信息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
對于當地政府,隊員們建議開展以茶葉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如茶葉種植援助、茶葉知識普及等,同時評估這些活動對提升社會公益意識、促進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并及時反饋,考慮成立茶園經營合作社;在此基礎上,隊員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積極為茶園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例如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線上宣傳與直播帶貨等方式有效拓寬茶葉的銷售渠道,并設計更加新穎獨特、具有文化內涵的茶葉包裝,以吸引更多消費者,進一步提升茶園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有效推動當地茶園經濟的發展。
實地調研活動圓滿結束后,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茶園從初創到如今的蓬勃發展歷程,更深刻認識到茶產業作為當地經濟支柱所發揮的重要推動作用。
圖為“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成員集體合照。韓珺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