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進:對門山村與坡柳村聯合發展
為達成村落間互相協作共同發展,行動隊在坡柳村第一書記謝勇的帶領下與對門山村第一書記張鈺進行了聯合會議。為實現兩村的共同發展與優勢互補,行動隊對兩村的產業進行了對比,尋找一條友好發展的和諧道路。
茶葉是兩個村共同的文化產業,但有著不同的茶文化歷史。飲茶有益于開啟心智,從品茶中領悟人道,審視自我,人生百味,盡在其中;以茶會友促交流,品茗者更容易體悟到茶中所凝聚的緣分,也會發自內心的感謝造物的恩澤。對門山村大力發展種植白茶、黃金芽茶葉4500余畝,打造茶葉基地2個。村民們以茶水待客,飲茶習俗是人們之間聯系、交往的紐帶。凡是有客人來到居民家中,主人經常先遞上煙,相互敬茶,品評茶味。坡柳村茶文化的歷史更是深厚,古茶樹煥發勃勃生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這里產出的娘娘茶湯色紅亮、茶香醇厚、回味甘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第七屆蒙頂黃茶杯全國黃茶大賽頒獎儀式11月1日在四川茶博會舉行。貴州一支茶樣參賽,喜獲“特別金獎”,這就是產自黔西南州貞豐縣的坡柳娘娘茶。擁有者相同的文化卻有著不同這發展歷史,這樣的產業相結合必然會促進雙方的和諧發展。

圖 1對門山村黃金葉
青山綠水黃金葉,鼓聲余韻對門山。對門山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貴州省旅游村寨標準級、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黔西南州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2021年入選貴州“第三批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對門山村居民以布依族為主,布依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傳統文化的保存外化于民族文學、民族藝術、民族語言等文化符號,對文化的表達和展現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對門山銅鼓十二調(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被譽為“銅鼓音樂的活化石”。在這些方面對同樣以布依族居民為主的坡柳村發展有著很好的帶領作用。

圖 2兩位書記與隊員們合影
在兩位書記的帶領與貴州大學學生的配合下,加強兩村的文化交流,促進二者之間的距離共用發展。開啟“茶旅”融合思路,接觸自然風光、認識鄉土風情、了解傳統文化,觀賞茶園體驗茶藝,學習茶文化。加強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推動貴州優秀民族文化融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