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國家領導人在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深刻體會鄉村振興戰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赴長春村鄉村振興調研隊”于2023年7月17日至7月20日在陜西省安康市長春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活動,此團隊攜慰問品走訪村民,深入農民,傾聽民聲;為村民耐心講解鄉村振興的有關政策;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向嵐皋縣副縣長楊樂了解有關鄉村振興的情況;參觀當地農田情況,通過此次活動,收獲頗多。
攜慰問品訪村民,深入農民聽民聲
采訪了多家,發現鄉村振興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村里大多都是老年人,基本上看不見年輕人,詢問他們現在的家庭收入來源是什么,大多都是外出務工,與以前靠種地為生明顯有很大變化,現在的地有些是被征用了,有地的人種地也主要是自己吃,有多余的用來賣。交通現在很方便,由以前的土路變成現在的硬化路,很平坦;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以前吃粗糧,現在吃細糧,而且想吃啥都很方便;住的也由以前的土房到磚房,再到現在的樓房,家具設施越來越全面,生活越來越好。養老金較以前提高很多,由以前的六七百到現在的兩千多,村民表示很滿足;醫療條件變好了,現在有較多的醫療所。但通過詢問發現,政府可能與村民之間存在聯系問題,有待改進。在采訪的同時,如果村民對相關政策不清楚,該團隊都會耐心地進行解讀,如危房改造,養老金,醫療保險等等。
鄉村產業助振興,民生福祉沁民心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農民的收入才能穩定增長。采訪嵐皋縣副縣長楊樂時,他提到嵐皋縣的產業主要采取“3+x”的模式,以獼猴桃,茶葉,魔芋為主,其余為輔。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不僅會促進就業,而且會提高該產業的知名度。而在陜西省安康市,土壤的硒含量高達98%,硒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大有益處,故而近些年來安康市著力打造“安康富硒茶”品牌,推動富硒茶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截止2022年底,分布在安康市各個村鎮的富硒茶葉總產量達5.2萬噸,茶葉總產值達300億,有效地帶動了農戶增產增收。
生態良好宜人居,鄉風文明展新貌鄉村生態環境良好,可以讓村里的老人住的舒心,也會讓奔波在外務工的人回家后感到安心和舒適,也是一種精神慰藉。嵐皋縣楊副縣長在采訪中提到,要讓項目切實實行下去,讓村民能切實感受到變化,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民生服務,十分重要,這對長春村來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可以增添一些公共休閑設施,讓村民在農忙之后,可以進行休閑娛樂,消減一天的疲憊,也可以增加村民之間的情誼。對于鄉風文明建設,楊副縣長提到的“道德銀行”,憑借積分兌換一些生活用品,可以監督村民去改變生活習慣中一些不好的地方,有利于鄉風文明建設,對長春村來說,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留住當地的傳統文化,呈現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此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同學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學生不僅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應該走出去,深入人民,了解人民真正所需,結合自己所學,為人民做實事,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通訊員 賈彬帥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