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名稱:蘭州理工大學“三下鄉”關于紅色文化宣講
學校:蘭州理工大學
指導教師:代莎
實踐地點:甘肅省會寧縣
實踐時間:2023年7月12日至15日
作者:曹永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日益多元,各種思想交流碰撞。在此背景下,青年大學生極易出現思想困惑與精神焦慮,而且仍然容易被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想影響。因此,新時代背景下豐富青年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其文化自信,是需要抓緊落實的重要任務。紅色文化是我國獨特而又珍貴的資源,將紅色文化與高校育人體系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的提升必然要以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為重要的著力點,借助紅色歷史、紅色理論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黨和國家的信心,切實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關鍵字:實踐、宣講、紅色文化
本次實踐以“傳承紅色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實地實踐從7月12號開始,到7月15號結束,歷時四天。為了讓傳統文化走向廣大群眾,讓群眾了解紅色文化的作用后和內涵。實踐團隊選擇了會寧縣會師舊址,紅軍長征勝利景園,紅軍村以及居民小區等人流量及客流量大的地方,通過宣講,采訪,發放資料等多種方式向居民游客宣講了紅色文化。為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負責人聯系了當地電視臺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讓紅色文化進入居民生活。本次實踐,極大地促進了普通民眾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增強了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認同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基本取得了預期成效。
大學生三下鄉《繼承紅色基因》主題實踐活動是一項旨在通過調研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活動。紅色記憶指的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偉大勝利和犧牲奉獻,代表著革命先輩的勇敢和無私。紅色基因則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精神,是中國革命的根本立場和指導思想。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鄉地區的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激發大學生對紅色歷史的濃厚興趣,增強他們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本次實踐活動特別將調研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深入紅色文化博物館開展調研,打造了一系列與紅色記憶和紅色基因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紅色革命老區或革命圣地,學習紅色文化和革命歷史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
除此之外,在今天西方文化強烈沖擊中國文化的背景之下,中國傳統的文化該何去何從,紅色文化的傳承該不該提上日程。
本次實踐分為準備期,實踐期,推廣期
準備期中,實踐小組首先制定宣講計劃,準備宣講所用的文字材料。其次,團隊成員還聯系了專業老師咨詢了相關專業知識。接著,團隊成員對宣講地點的人流量進行了摸底調查。最后,實踐團隊還得到了學院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對本次活動做出了各項準備。
實踐期中,實踐團隊分別趕赴會師舊址,紅軍村,桃花山森林公園等人流量大且紅色文化十分深厚的地方進行了文化宣講。宣講對象主要是本地居民以及外來游客,涵蓋了老年,青少年,中年等各個年齡階段。在會師舊址中,團隊主要通過采訪的方式對當地居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作了初步了解。在桃花山森林公園,借助公園的人流量,團隊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讓游客們簡單了解紅色文化以及黨史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宣講的方式進行了講解。在紅軍村,同樣也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結合講解和介紹,同時團隊還采用街頭采訪的方式加深村民的了解。在文泰小區,實踐小組結合多媒體進行講解,主要對青少年進行知識拓展。加深青少年兒童對紅色文化以及黨史的認識。
推廣期中,實踐小組借助個大媒體網站發文宣傳本次紅色文化宣講活動,同時,團隊負責人聯系當地電視臺對本次文化進行報道,一代到更廣泛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到紅色文化的內涵。
現象描述:在宣講過程中,實踐團隊發現,在進行紅色文化宣傳普及過程中,中年老年人的覺悟相對較高,參與度高,相比之下,青年少年參與度就很低,有的甚至不愿意參與
現象分析:首先,近年來,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紅色文化受到的沖擊較大,同時,紅色文化與新媒體的結合不強,傳承方式有待創新,而青年一代在互聯網中數量龐大。青年一代對于紅色文化逐漸失去了興趣,對紅色文化持有漠不關心的態度,有現實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成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對策:采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比如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采用短視頻,影視等方式,尤其是愛國影片進行紅色文化的熏陶。在趣味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內涵,借助文化潛移默化的特點,改變青年人對紅色文化的看法。激發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另外,學校和家庭應該加強紅色文化的教育,讓紅色文化從小根植于心。
現象描述:宣傳的過程中發現團隊宣傳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群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并不高
現象分析:由于歷史因素的影響,紅色文化已經被人們當做一種高尚的東西來“供奉”,而并未將它當做一種美,來學習和傳承,其實大部分的人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而且那往往不想在紅色文化上面浪費太多時間。導致了民眾對于紅色文化的關注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低迷。而一些紅色文化傳承僅限于旅游業,并未將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底蘊發掘出來。
對策:在傳播紅色文化時,應該組織不同的專業和老師團隊通過多元化的形式性傳播。采用多媒體相結合,同時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走向社區,走向廣大的社會進行傳播,同時可以結合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讓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到紅色文化的內涵。
以上是實踐小組在進行紅色文化宣講過程中所遇到大和想到的問題,關于紅色文化的傳承上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更待發掘,還需要文化界教育界更加深入的探討。
心得體會:浩渺長江滾滾東流。涌動著悠久的歷史長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筆,必定是那偉大的紅色文化。這次的宣講實踐,不僅是歷史的追溯,更是一次思考和感悟的過程。當我踏入博物館的大門,一幅幅珍貴的歷史文物撲面而來。那些革命先烈曾經用過的物品,那些戰爭的場景再現,仿佛將我拉回到那段年代。我看到了他們的信念和擔當,他們為了理想而舍棄一切的堅定決心。縱然歲月如梭,紅色的精神卻永遠攜刻在我們心中。紅色文化宣講活動不僅讓我了解了紅色歷史,更啟沉思的歷史長河之中,我思考著今天的自己和社會。我們是否能夠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的精髓?我們是否能夠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樣,堅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這些問題在我的心中不斷地翻騰,激發著我的內心。在這次紅色研學之旅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紅色文化的偉大和重要性。它不僅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我們思想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將這種紅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揚光大它的精神內涵,將它傳承下去。紅色研學之旅結束了,但是它的影響卻將在我的生命中久久不散。我深深地感激這次研學之旅,讓我重新認識到了紅色文化的偉大和重要性。我將繼續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的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收獲:本次紅色文化宣講過程是一個學習交流的過程,實踐小組在本身的知識基礎之上通過在長征博物館內的參觀學習,了解到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同時也對長征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紅色文化的采訪宣傳也是一個鍛煉能力的過程,不僅語言表達能力要突出同時也需要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也鍛煉了隊員們之間的團結協作的能力,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才能確保實踐的順利完成。
“紙尚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是本次實踐活動,帶給實踐團隊最大的收獲和感悟。在真正體驗過之后才能體會到活動的意義以及帶給我們的快樂。
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講“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紅色文化宣傳力量雖小,但意義非凡,我們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在此,感謝學校給予的支持,也要感謝學院老師的悉心指導。本報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1】王紫琪 陳慧英 《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9期
【2】《用好紅色文獻 講好紅色故事》《光明日報》
【3】黃高才《中國文化概論(新版)》2011年10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