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連端午,半夏迎亞運。為了向孩子普及端午文化知識,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6月22日上午,余姚王陽明故居舉辦了一場“過端午,知習俗——端午游園會”,近千名孩子參與此次游園會。通過“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方式,讓孩子熟悉傳統節日,感受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寓教于樂,達到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
本人是嘉興學院平湖師范學院學前教育本科222班的同學王柯燁,已于2023年5月17日成為王陽明故居“初心”志愿者服務隊成員。在本次端午游園會的活動中有幸參與志愿,擔任義務講解員與活動攝影的工作。
參與本次游園活動的游客們跟著游園卡的導示參與民俗體驗,粽葉簽到、趣味投壺、編織五彩繩、香囊手作、齊畫龍舟、樹叢尋謎,每個體驗項目都將傳統與現代創意相結合,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帶大家體驗悠久的傳統文化。將端午文化與王陽明思想相結合,碰撞出別樣的璀璨火花。
王陽明先生(1472年—1529年)是中國明代中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開創了心學思想被推崇為“千古第一完人”。其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學派代表人,王陽明的心學觀念,良知與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對當代的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思想。
此次游園會,志愿者們認真履職,向廣大游客介紹了陽明先生,得到以下幾點感悟:
1、增添精神層面助人的滿足感。余姚王陽明故居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故居日接待游客數量較多。寒暑假等休息日游客數量更是直線上升,故居原配的講解員工作強度大,志愿服務可以幫她們適當減輕講解壓力。幫助故居帶游客參觀、講解,協助工作人員舉行暑期研學活動,幫助保潔員保持故居整潔環境等,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會讓我心中產生莫大的滿足感與幸福感。
2、積累相關經驗,豐富自身知識。此志愿服務涉及講解、舉行活動、售賣產品等各方面內容,可以積累交談、合作、售賣等經驗,涉及面廣,能力提升速度快。尤其是在志愿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和一些研究陽明思想的學者進行交
流學習,了解不同人對同一思想觀點的不同看法,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可以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務中,都會有不同的知識性的收獲。
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王陽明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心學思想是在儒家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升華的,它強調人與心的關系,提倡心靈的自由成長。此方面意義涉及的是“三不朽”中的“立德”與“立言”,其中“立德”指其“知行合一”思想,“立言”則指其首度提出“心學”二字,并提出心學的宗旨在于致良知。在志愿講解的過程中,我會帶領著游客參觀王陽明故居,從正門的“新建伯”牌坊一一介紹至最后的展廳。涉及其出生、心學歷程、戰斗經歷、弟子生平、全球下的陽明思想等多方面內容。使陽明先生的形象在游客腦中由抽象變得形象,變得具體,做到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4、學習相關思想,融入社會生活。“知行合一”是陽明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生認為“知”與“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但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卻常常出現“知”“行”分離的現象,通過志愿活動,向游
客、向研學的學生傳遞“知行合一”思想,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知”轉換成“行”。雖然思想與行動上的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但在受到此思想的熏陶下會逐漸內化于心,像王陽明先生所認為的那樣人人皆可成圣人。
因此,宣傳王陽明思想對于推動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人類文明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