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清江水,四十載恩施情。恩施州是全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是全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整州在創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近年來,恩施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找準旅游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結合點,以紅色資源為依托,以全域旅游為路徑,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貢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服務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助力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計算機學院計科先鋒宣講團以“體悟優秀傳統文化、賡續紅色革命精神、計科先鋒始于足下”為主題,于7月29日至8月3日來到恩施市和宣恩縣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活動。以更強大的創造力開拓“恩施紅色旅游與信息化治理”的社會實踐之路。
圖為團隊成員到達恩施站
學習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
撥動時間齒輪,擦亮紅色記憶,傾聽英雄偉跡,追尋紅色足跡。計科先鋒宣講團在恩施州檔案館和宣恩縣檔案館,調研了恩施州紅色資源的相關資料,了解紅色背景,追尋先輩記憶,通過查閱紅色檔案史志資料,對恩施州紅色文化的總體情況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圖為團隊成員在恩施州檔案館
圖為團隊成員在宣恩檔案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計科先鋒宣講團來到何功偉村、鄂西特委舊址和葉挺紀念館。一百余級臺階見證了何功偉烈士的不屈與無畏,《獄中歌聲》譜寫了他的忠誠與決心,囚居軟化不了葉挺將軍的鋼鐵意志,《囚歌》方顯英雄志氣。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團隊成員不禁在紀念碑下展開黨旗,宣讀入黨誓詞,以抒心中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
圖為團隊成員在葉挺將軍紀念碑下宣誓
體悟民族文化,建言硒都文旅
為深入了解恩施州的文化歷史和規劃發展, 計科先鋒宣講團一起參觀了恩施州文化中心的恩施州博物館、恩施州城市規劃展覽館、恩施州文化館、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宣恩縣紅色資源豐富,來到宣恩文化與旅游局,團隊成員在熊部長生動介紹之下知悉了宣恩現有的各種紅色、民族文化旅游景點。在世界硒都神秘幽深仙山之中的宣恩縣,乘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東風,逐步鋪就智慧景區建設發展快車道,將紅色景區的精神支柱矗立于仙山之巔。
從會談的遐想走出,宣恩縣博物館陳列的文物讓宣講團成員們對宣恩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走進宣恩風情展廳,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綠色宣恩的魅力;與歷史文化展廳對話,昔日盛景彷佛浮于眼前;于民族民俗展廳之中,被多彩宣恩所感染。在宣恩風情展廳中流連,一幅貢茶之鄉、綠色宣恩的宏偉藍圖已然在擘畫,激勵著新時代青年勇毅前行。
調研山村發展,探索鄉村振興
計科先鋒宣講團前往恩施紅色教育基地、紅色美麗村莊——何功偉村。何功偉村被規劃為第四批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項目,鄉村文化和自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以美麗庭院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創建等引導村民轉變思想,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助力家園面貌煥然一新。
跟隨著何功偉村黨委書記方書記,計科先鋒宣講團先后調研參觀了何功偉——劉惠馨烈士展廳、何功偉烈士就義處、恩施市烈士陵園,并于何功偉村黨群服務中心就紅色旅游信息化、鄉村振興對方書記進行采訪。何功偉村優先開發紅色旅游資源,以烈士陵園為核心,串聯紅色遺址遺跡,打造集紅色文化傳承、黨員教育培訓、黨史宣傳學習、紅色鄉村旅游、農耕文化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
圖為團隊成員在何功偉村
計科先鋒宣講團之后來到被譽為“中國貢茶第一寨”的宣恩伍家臺,對伍家臺茶葉產業的現狀、效益以及未來規劃進行了調研。伍家臺貢茶的歷史可追溯到1784年進獻乾隆獲“皇恩寵錫”匾。自此伍家臺貢茶的美名傳承開來,貢茶產業的發展也不斷壯大。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宣恩縣伍家臺昌臣茶葉有限公司在2022年有3000多噸優質貢茶出口到歐盟、非洲等地區,出口總額高達1144.9萬美金,占全國出口到相應地區的10%左右。貢茶產業的繁榮直接帶來了當地經濟效益的迅增,吸納了農民工就業600余人,提供工資800萬元以上,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振興的進程。宣恩茶厚積薄發,打造茶產新標桿。宣恩縣也被確立為全國首個茶葉生產協作項目示范基地,成為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財政收入與人民生活水平。
計科先鋒宣講團歷時5天,走訪12個恩施地區的特色點位。撥動歷史齒輪翻閱紅色故事,感念何功偉烈士為了革命寧死不屈而不能盡孝的心酸痛楚,感慕葉挺將軍對黨忠誠堅貞不渝的高尚品質,緬懷那些前赴后繼投身于恩施共產主義事業的先輩英魂;體悟民族文化的精彩繁榮,感慨文化旅游結合產業發展的扶貧致富之路,感受信息化旅游的浪潮不斷涌動……團隊成員章子萱表示:“起初對于社會實踐比較迷茫,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隨著團隊小伙伴一起確定選題,從前期籌備,到參加信息調研比賽、開展宣講沙龍……制定的計劃落地實現,也逐漸明確了方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恩施之行是一次難忘寶貴的社會實踐經歷。”團隊成員陳凱文表示:“實地調研結束了,但其影響是深遠的。正如向水面投下石子,石雖已沉底,但余波未停。本次活動我收獲很大。一是作為恩施當地人了解到原來家鄉有著如此豐富的紅色旅游景觀。二是作為計科學子可以運用專業所學為家鄉的信息化做出貢獻。”指導老師譚文博表示:“本次恩施紅色研學與信息化調研的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基層,不僅接受了紅色革命文化的洗禮,也嘗試結合專業知識,發揮技能優勢,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紅色景區的智慧宣傳與運營、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等現實問題,是一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