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鐘星 付香紅 王洲 嚴志勇)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7月4日至7月10日,景德鎮陶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征源頭悟初心于都河畔再出發”暑期社會實踐隊踏上了長征出發地——于都,在這片紅土地上追尋紅色記憶,緬懷先輩偉績,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重溫崢嶸歲月,感悟長征精神 于都河畔,形如風帆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巍然矗立,實踐隊隊員們面向莊嚴而鮮艷的黨旗,高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響亮堅定的誓言回蕩在紀念碑前。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于都的足跡,實踐隊隊員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向紀念碑深深三鞠躬,表達對革命先烈無限哀思,并緩步繞行紀念碑,仔細察看基座上的浮雕,深情緬懷當年紅軍夜渡于都河、開啟偉大壯舉的動人圖景,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圖為實踐隊隊員于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實踐隊隊員透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斑駁的革命文物、一個個動人的軍民故事,更加深切的感悟到無數革命先烈用自我燃燒來堅守初心使命,更加深刻的體悟到新時代中國青年肩負著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時代新長征中不畏艱難“爬雪山”、“過草地”,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探尋偉人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在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何屋,實踐隊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波瀾壯闊的長征歷史,經歷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精神洗禮,進一步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隨后,實踐隊隊員們在舊居的大廳內認真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于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表示堅持黨的領導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最大法寶,新時代青年要始終成為黨的堅定信仰者、絕對忠誠者、強大生力軍,要始終成為可堪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毛澤東舊居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于都重要講話精神。
緬懷革命先烈,厚植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在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每一段革命歷史都給予實踐隊隊員們精神洗禮,革命前輩以至死不渝的信念展現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實踐隊隊員們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讓紅色記憶融入血脈,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讓紅色文化滋養吾輩奮進前行。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隊員們深深感受到烈士們的無私奉獻和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大家對烈士們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付出的巨大犧牲深表敬佩。實踐隊隊員們表示要發揚烈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弘揚正能量、傳承光榮使命而接續奮斗。
沿著總書記足跡,看變化悟思想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實踐隊隊員們穿過富硒產業園的致富之路來到了梓山鎮潭頭村。過去潭頭村的窮是遠近聞名的:“梓山潭頭,吃苦兩頭。晴三天,挑爛肩頭;雨三天,水進灶頭。”現如今,潭頭村展現出產業快速發展、農民安居樂業的新氣象、新樣貌。在村民孫觀發家,大家邊聊邊記,認真聆聽孫觀發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里和家中的難忘場景,認真了解當地特色產業和鄉村振興情況,真切領悟到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只有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永不停滯的前進姿態,才能在新長征路上中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華章。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潭頭社區聆聽孫觀發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家的故事》,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大愛。
重走長征小道,感悟登賢初心 弘揚長征精神,踐行初心使命。一口思源井、一片野生茶樹林,這都是當年紅軍戰士走過的路,他們腳上穿的是草鞋,面臨著前方有堵截,后方有追擊的嚴峻局面。“紅軍不怕遠征難”,一個“難”字,濃縮了征途的艱辛,又表達出舍生忘死、革命必勝的堅強意志。實踐隊隊員們重新踏上登賢19多公里的紅軍長征小道,于萬里長征而言,雖然是其中的一小段,但是帶給大家精神上的洗禮不遜色于書中所寫。因為那些用生命和熱血鑄造的奇跡、凝固了的時間印記,照亮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勇往直前的道路。今天,實踐隊隊員回顧紅軍走過的荊棘之路,重溫紅軍經歷的艱難困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長征精神的偉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更加堅定了在新征程上以拼搏的狀態、奮進的姿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擦亮青春的底色。大家紛紛表示,新長征,再出發,新時代青年唯有堅定理想信念,砥礪意志,團結奮斗,繼往開來,用初心凝聚力量,用使命激發擔當,才能在新時代新長征的路上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圖為實踐隊隊員于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