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尋革命足跡,重溫初心使命——尋訪革命女烈士李平
巍巍歌柘城,錚錚烈士魂。“弘揚愛國精神,鄭大學子當仁不讓,維護英雄烈士榮光,鄭大學子義不容辭!”為了挖掘紅色革命故事,提高柘城縣的紅色文化影響力,鄭州大學社會實踐隊伍三次深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進行烈士足跡尋訪。
2021年寒假期間我們走訪了柘城縣崗王鎮濟瀆池村,對紅色遺址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研究,通過當地村民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年僅19歲的李平為了突破敵人包圍,不幸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殘忍的反動軍隊還對已經犧牲的、當時懷有8個月身孕的李平破了腹。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地村民對該舊址的相關情況知之甚少、舊址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基于此我們展開了一系列宣傳保護工作。
2022年暑假期間,我們前往了柘城縣崗王鎮濟瀆池村周邊的村莊對其展開了調研工作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當地負責人的帶領下走訪了多家村民對李平烈士的英勇事跡進行調查與宣傳,并去往當地的小學,為孩子們講解了李平烈士的英勇事跡,同時也向孩子們介紹了柘城縣的一些紅色文化故事。2022年寒假期間,我們再次前往柘城縣崗王鎮濟瀆池村的李平烈士紀念處。向李平同志的紀念碑獻花、講述考察感受,采訪當地居民了解更多李平同志的生平事跡,通過當下流行的短視頻方式對遺址進行實地拍攝,再經過精心剪輯,制作了一個宣傳視頻,使其得到更廣的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到這段少有人知的英雄事例。通過多次的走訪,我們發現紅色遺址仍存在諸多問題。
為了解決好遺址保護力度不夠,紅色文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今年2023年暑假我們社會實踐隊伍又一次踏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崗王鎮這片紅色熱土進行紅色文化調研,團隊以李平烈士墓為調研對象,團隊成員們對李平烈士參與的戰役背景、戰役過程,以及李平烈士的革命精神進行學習和宣傳;探討了該文物遺址如何更好地得到保護、如何更好的讓烈士精神得到更好的宣傳和傳承。另外團隊又走訪了王金門晉冀魯豫野戰軍臨時指揮部舊址,發現其遺址保護存在同樣的問題,有關事跡宣傳也不到位。通過多次調查,團隊成員們決定與當地政府部門聯合協商紅色宣傳教育渠道的建立,來提升柘城縣紅色文化影響力、激發本地人的愛國熱情,并對該文物遺址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革命烈士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深切尊重和緬懷的對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平凡普通的革命烈士逐漸被遺忘在時間的溝渠中。這在各環紅色教育中都有著一部分的缺失。
李平烈士也是其中一員,事實上在我們上次的調查過程中就發現人們對于李平烈士普遍沒有認知,同時也反映出柘城縣區域對于紅色遺址保護與傳播力度不足,使得當地紅色遺跡在就近區域都沒有太大影響力,傳播范圍極低。另外申樹蘭前輩是李平烈士的老友,在聽聞老友犧牲后便自發收集老友的革命資料,作為整理李平資料弘揚李平精神的先驅者,她說:“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位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而獻出年僅19歲生命的偉大女性。秉承烈士遺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我們逐漸明白讓人們更加了解李平烈士的生平也是我們社會實踐極為重要的一環,而我們也為此不斷奔走。通過設計問卷、發布推文等一系列渠道,不斷推廣我們所調查得到的關于李平的事跡,最終結果上我們成功地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深切地了解這位無私奉獻的烈士的故事,盡管在整個社會上只是杯水車薪的小事,但我們更明白,這就是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李平烈士的崇高精神和英勇事跡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他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彰顯了愛國主義的偉大意義。她不僅是一名英勇的戰士和出色的指揮官,更是一面鮮明的旗幟,激勵著我們追求卓越、獻身國家和人民事業。
讓我們銘記李平烈士的英名,堅守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為他的英勇犧牲作出最好的回應!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不會消失的,但這依然需要不斷傳承與宣揚,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事實上,我們在一步步宣揚李平烈士的故事的過程中,每一位隊員都被其無私奉獻的紅色精神深深觸動,正因為如此,我們愈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這位英雄內心永不熄滅的熊熊烈火。在我們進行調查、宣傳時,盡可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李平烈士的大無畏精神,并在保證絕對真實的情況下讓大眾更加了解她的內心并將一簇微弱的靈魂之火深深種植在每一位觀眾或者讀者的內心,讓李平烈士永遠活在大眾的內心。
在整個紅色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讓更多的人了知曉李平烈士的事跡,并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宣揚偉大的紅色精神,我們相信著通過我們的努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會主動踏足紅色事跡的領域,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偉大奉獻,而曾經被逐漸遺忘的故事也會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