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并將此確立為今后一段時期文化工作的綱領性指導。一個地域的發(fā)展,總是以文化的根深葉茂為依托;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興盛為標識。為響應共青團中央開展2023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山東科技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人文興農,化成天下”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以“胄衍祀綿文華繼,岳峨河浩振興時”為主題,于7月13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里鎮(zhèn)開展了為期5天的實踐調研活動。
團隊成員抵達淄博沂源縣西里站合影
沂源物華,鄉(xiāng)俗韻悅 實踐伊始,團隊來到了沂源縣梭背嶺村,在參觀訪問時恰逢梭背嶺大集。大集之時“太平日久,人物繁阜”,自有東京夢華之風貌。沂源大集種類繁多,大集文化氤氳著沂源獨特的文化氣息,讓游人感悟著地域之美、風俗之美、鄉(xiāng)村之美。
7月14日梭背嶺大集剪影
枝葉關情,文娛民生 隨著實踐過程逐步展開,實踐團隊來到了欣苗村。千里鄉(xiāng)俗音相近,攜手耕耘復興情。通過與村民們的深入溝通交流,團隊成員了解到,當?shù)匚幕瘡V場會定期組織開展文娛活動。另外,當?shù)剡建設了文化展覽館、長者食堂、社區(qū)醫(yī)院,村史館等基礎文化設施。群眾的文體活動得到豐富,鄉(xiāng)村風俗文明得以倡導,同時也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助力作用。
團隊成員與欣苗村村民交流

團隊成員與欣苗村文化廣場負責人交流
鄉(xiāng)土畫卷,人文風情 卻欣苗村,實踐團隊還來到了五里溝村。該村鄉(xiāng)土風情濃厚,與村民淳樸的生活氣息相得益彰,展現(xiàn)了一幅具有歷史韻味的鄉(xiāng)村畫卷。通過與村民的交流,團隊成員了解到本村村民幸福指數(shù)相對較高,對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的需求也非常熱切。村民們認為“人文”是鄉(xiāng)村的“靈魂”,“人文”就是“文化”。夯實人文,筑牢文魂,才能更好的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村民向團隊成員介紹果蔬種植法

五里溝村文明實踐廣場
芳華待灼,弦歌不輟
調研尾聲,實踐團隊來到了張家泉村。紅色脊梁崢嶸百年,碧色山河錦繡百年。偉大的共產(chǎn)黨員朱彥夫同志的事跡展覽館正位于此。朱彥夫事跡展覽館再現(xiàn)了朱彥夫當年學習、生活、工作時的場景。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實踐團一行人重溫了朱彥夫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時的崢嶸歲月,感受到了人民楷模的精神力量。歷史的河流川流不息,紅色的精神薪火相傳,我們將闊步向前,也必定不忘記來時的路。
團隊成員參觀朱彥夫事跡展覽館

講解員介紹朱彥夫事跡
化成天下,篤行致遠
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奮進正當時。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人文興農,化成天下”實踐團隊對淄博沂源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此團隊表示:公共文化建設應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己任,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時代特色的精神文化服務。亟需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設備的建設力度,引導群眾共同參與打造特色鄉(xiāng)村文化品牌。真正做到人文扶農、助農、興農,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
通訊員:尹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