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2023年8月1日,長安大學赴黃河流域“黃河科考,強國有我”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黃河科考隊前往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大草原對黃河上游地區典型草地、濕地生態系統現狀進行考察。
若爾蓋草原無人機影像
若爾蓋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處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享有“中國最美的高寒濕地草原”和“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是我國的三大濕地之一。據科考隊康宏亮老師介紹,若爾蓋大草原是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固體水庫”——若爾蓋泥炭沼澤濕地,也是多種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此外,若爾蓋大草原對黃河的水源貢獻超過30%,被稱為“中華水塔”。
康宏亮老師為實踐隊員介紹若爾蓋草原
如今最美的高寒濕地草原在當年卻給紅軍長征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艱難,這里流傳著許多經典的紅色故事。借此科考機會,科考隊康宏亮老師也現場為實踐隊員們講了一堂生動的“長征路上話初心”微黨課。康老師提到,“紅軍長征過草地的艱難歷程大部分都發生在若爾蓋縣境內。若爾蓋草原沼澤遍地,大大拖慢了紅軍的行軍速度,不少紅軍稍不留神便被沼澤吞噬”。經過對黨史資料的調研,紅軍長征過程中,在四川滯留時間最長、經歷地區最廣闊、面臨環境最艱險、進行斗爭最卓絕、付出犧牲也最嚴重,都在若爾蓋草原上得以集中體現。“七根火柴”、“金色的魚鉤”等耳熟能詳的紅軍故事也都發生在若爾蓋草原上,這使得實踐隊員們對這片草原充滿了敬意。
黃河上游科考隊在若爾蓋草原合影

若爾蓋境內“黃河九曲第一彎”無人機影像

實踐隊員們若爾蓋草原合影
通過對若爾蓋草原的實地考察和黨史調研,實踐隊員們一方面認識到若爾蓋草原是黃河的重要水源,是“中華水塔”,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它,另一方面,若爾蓋草原是紅軍長征過草地中最艱難的一段,見證了紅軍長征的堅韌與偉大,在紅軍長征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意義。艱難和困苦已經過去,但是長征精神卻永久的留在了若爾蓋的大草原上。走過這片紅色草地,聆聽這片草地上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無不勉勵著實踐隊員們去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為青年學子,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走好青年一代的長征路。
供圖供稿|韓炳權 劉振江 杜建濤
審核|楊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