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解讀,鄉村振興也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3年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22-4班三下鄉實踐團來到了霍山縣,跟隨著當地政府人員的腳步,一點一點的去學習、了解其鄉村振興的理念。
實地開展活動,感悟綠色振興7月7日上午,實踐團到達了柳樹店村的主要振興產業地——安綠園,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首先在工作人的介紹下,實踐團了解到了安綠園的主要菜品并進行了實地觀察,在進行實地觀察的途中,實踐團的成員還積極的幫助正在工作的人員摘豆角、搬運蔬菜,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隨后,實踐團還找到了當地政府人員,經胡書記和張主任介紹,實踐團了解了當地的振興發展情況。安綠園是柳樹店村的主要產業,他們采取的是公司加集體經濟加大戶加盟的一個模式,目的是為群眾增收。實踐團提問后,進一步了解到蔬菜產業收益的絕大部分都以工資的形式發給當地村民,這一項給當地的農民帶了大概五六十萬的收入。另外還為村中的剩余勞動力設置了28個公益崗位,保證了村中每個人都有生活來源。
這次訪問讓實踐團深刻理解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懂得了習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真正含義。
圖為實踐團成員幫助工作人員搬運蔬菜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認識菜品
實施調研活動,感受振興發展7號下午,實踐團來到了杜家沖村瓜蔞基地。為響應霍山縣鄉村振興發展政策,結合本地的土壤生態,當地農民引進了瓜蔞相關產業。在專業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的同時,政府也給予了相關支持。瓜蔞基地的建成為當地的老人和不外出務工的群眾增加了一份收入。
切實的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實踐團認識到了綠色振興不是簡單地抄襲模仿,只有根據當地特有的情況實施,才能推動鄉村文化進步,走好鄉村綠色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詢問志愿者有關瓜蔞基地的情況

圖為實踐團成員拍攝的瓜蔞成長情況
探索振興方法,學習振興智慧8號中午,實踐團又緊接著來到了獼猴桃基地,并采訪了90后村書記張冉。他向實踐團介紹,早些年村民經濟來源于傳統農業及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薄弱,但現在采用新模式,實施輪種輪作和間種的形式,并且學習了科學種植和灌溉,與此同時還利用網絡平臺擴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使得村集體經濟得到了重大突破。
經過村書記的介紹,實踐團的成員們也頗有收獲,認識到了在農村發展中要注重科學方法的應用和科學技術的引導。靈活地將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可以提升產量和質量,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村農業產業鏈的延伸。
圖為實踐團跟隨張書記進行實地勘察

圖為實踐團成員拍攝的獼猴桃和玉米間種情況
活動感悟經過三天的實地了解和考察,實踐團對當地鄉村的發展和振興有了深刻的感受。每個晚上的集中討論和總結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挑戰。幾天切身實地的經歷,也讓他們意識到鄉村振興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資金,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當然,在利用產業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好祖國的“金山銀山”和傳承鄉村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方面。實踐團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是一個復雜而長遠的過程,需要綜合性的策略和堅定的決心。但是他們和當地的一線人員都相信,在未來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農村產業不斷升級之后,當地的鄉村振興道路將越來越寬廣。
圖為實踐團和工作人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