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4日西安航空學院計算機學院“計蕩青春”非遺傳承實踐團實踐一同前往西安市永興坊-非遺民俗街進行社會實踐研學,隊員們走進永興坊,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進一步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之處以及傳承保護的重要性。
永興坊作為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一直以來都是西安的文化交流和商業繁華的中心。此次外出實踐實地調研活動,隊員們參觀了永興坊的歷史文化展覽館。展覽館內陳列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資料,生動地展示了永興坊從唐朝至今的變遷過程;一幅幅精美的壁畫和照片,記錄了當時的商賈繁盛景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展板,介紹了永興坊的保護與發展計劃。隊員們了解到,政府和相關部門致力于保護永興坊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價值,同時也在努力發展永興坊成為一個更加繁華和現代化的商業中心。

圖為實踐團隊員們欣賞手工藝品。
永興坊-非遺民俗街作為西安市內重要的非遺展示區域之一,承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工藝、民俗表演和手工藝品等。隊員們在實踐中先后參觀了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工作室,看到了各種剪紙圖案、皮影人物、書法作品等,并且還與傳統工藝師傅進行互動交流。在與工藝師傅的交流中,隊員們看到傳統工藝的制作過程,了解到這些技藝的傳承歷史與文化意義,感受到傳統工藝所蘊含的智慧和技藝精湛之處。
圖為實踐團隊員們欣賞剪紙展覽。
經過對西安永興坊-非遺民俗街的走訪調研,實踐團隊員們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還有很多難點、痛點,傳承非遺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克服困難,走出困境。通過與永興坊工作室傳統工藝師傅的交流,隊員們了解到:非遺作品的創作難點在于設計,這是最耗時間和精力的一步,以剪紙工藝為例,剪紙草圖的設計,鏤空部分的排布,圖案層次的排列……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考量研究。作為計算機學院的學子,隊員們當即產生想法,開展討論,“能不能做一個剪紙圖案轉換器”、“我們可以將照片變為剪紙圖案”“可以,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設計所需要的時間”……實踐結束后,隊員們也在認真思考程序的功能設計,共同商議程序的功能實現,隊員們一同為做出一款能幫助非遺傳承的程序而努力。

圖為實踐團隊員們正在商討程序的功能設計。

圖為實踐團隊員們總結此次實踐收獲。
永興坊作為一個集歷史、文化和商業于一體的地方,不僅是西安市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見證。參觀永興坊的實踐讓實踐團隊員們體驗到歷史的底蘊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的歷史文化。此次走訪交流,隊員們不僅感受到永興坊——非遺民俗街的魅力,更充分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與傳承的艱難性。隊員們紛紛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我們寶貴的歷史記憶,更是我們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保護與傳承,才能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命。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應積極思考如何將科技與文化傳承結合,通過運用科學技術,幫助傳統文化,非遺文化更好地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