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赴宣城市逐夢之旅實踐小分隊幾位成員完成組隊,并確定了主題和實踐地點。同日小組成員開展了第一次線上會議,小隊隊長束放對小隊成員的分工做出詳細安排。7月20日,滁州學院赴宣城市逐夢之旅實踐小分隊進行全員在線游覽學習,通過視頻和資料了解實踐當地紅色基因,感受那一段歷史,讓紅色精神得到弘揚。小組內成員通過組內線上交流討論確定問卷題目,并制作網絡問卷投放到社會全體以此來了解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并對問卷數據做出總結與討論。
紅色教育能夠告訴我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黨的紅色戰爭歷史,弘揚愛國的優良傳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滁州學院赴宣城市逐夢之旅實踐小分隊決定對宣城市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革命老區精神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通過調研、訪問和探討等形式,對紅色文化進行重溫和和弘揚。
2023年8月1日,小隊成員宋波和束放前往了宣城市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進行踩點、考察以及調研。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于涇縣云嶺鎮羅里村。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1962年紀念館籌建。包括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中共中央東南局、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烈士墓和葉挺橋等十處舊址。宋波和束放幾乎去到了每一個景點。這些地方都保留著英烈們當時居住時的原貌,可以看到先輩們當時的起居室、會議室、餐廳、辦公室、廚房。并且這些舊址在由文物部門征收后,都先后進行了加固、維修,和復原陳列。由文物與原片資料所組合成的展覽內容,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新四軍艱苦奮斗的光輝業績,使之成為宣傳革命傳統的良好場所與珍貴的實物教材,讓人們穿越歷史長河,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先輩們為革命奮斗的英姿。
。▓D為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 束放 供)
涇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38至1941年,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駐扎涇縣云嶺,陳毅、葉挺、項英、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指揮鐵軍馳聘大江南北,抗日救國。涇縣茂林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七千余名新四軍將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長眠在東流山下。新四軍的歷史,是由星火匯聚燎原之勢的重要階段,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可遺忘的一段史詩。親眼看到這支英勇部隊存在的痕跡,對于小隊成員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
(圖為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 束放 供)
新四軍司令部舊址,原本是“種墨園”和“大夫第"兩處地主莊園,廳、堂、廂、室,內房邊屋,左右合抱,前園后圃,可以看見當年新四軍的參謀處、秘書處、作戰科、機要科等機構駐扎于其中,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的辦公室和居室也設在這兩處房子里,他們用過的桌、椅、床、電話等仍按當年的擺設陳列著。雖說是地主的莊園,可能夠看到的卻是極其清貧的景象?帐幨幍奈葑永飻[放著幾張板凳,一張桌子,這就是新四軍的參謀處,一間小到只能容納一人轉身的房間就成了軍長的臥室,由此不難想象眾多將士都是
一種怎樣艱苦的環境中戰斗和生活。
。▓D為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葉挺廚房 束放 供)
透過那歲月沉淀的槍支、簡單樸素的生活用品,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先烈們克服萬難、抗爭到底的革命精神和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氣概。這一幅幅被歷時定格的畫面、一件件實物觸動了每個人的靈魂,震撼每個人的心靈,告訴每個人經歷血與火洗禮的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為了這長久的太平盛世,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和革命先烈學習,在工作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發奮努力,勤奮工作,揚以實際行動為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新的發展貢獻力量。
。▓D為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會議大廳 束放 供)
實踐調研結束之后小組成員對調研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并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了交流討論。進一步感受到“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軍部舊址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載體,具有強大的教育價值和精神教化功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我們要緬懷先烈,矢志不渝傳承紅色基因。不斷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中國共產黨從困境中萌芽,無論環境多么惡劣,黨的軍隊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我們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方向努力,同樣需要發揮人民的力量,只有加強青少年的紅色文化教育,才能夠讓紅色的血脈代代相傳。
(圖為實踐小分隊 束放 供)
通訊員: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