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主體連成鏈 產業融合促振興
產業興則鄉村興。伊犁州各地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特色產業,有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促進鄉村振興。8月5日,揚州大學“綠色薪傳”團隊隊員在新疆伊犁進行了實地調查。
通過調查知道了新疆是我國的農業大區,伊犁河谷氣候濕潤,水土光熱資源得天獨厚,被譽為“塞外江南”。而“察布查爾”在錫伯語中意為“糧倉”,察布查爾縣是伊犁糧食生產大縣,具備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稟賦。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民山表示,隨著鄉村振興的穩步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構建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體系的重要性。“農民成立合作社來分攤成本和共享農機設備,使用高標準農田并應用滴灌技術,實現水肥一體化。這帶來了便利、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產量。”
據了解, 2023年,伊犁州農作物預計春播面積666.06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90%。截至2022年底,新疆47.39%的耕地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自治區將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而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察布查爾縣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兵兵介紹,“供銷社和合作社建立雙向聯系,連接縣城和鄉村,既為農民提供質量有保證的農資,又為他們的剩余農產品開拓銷售渠道。”該供銷社除在縣城開設超市、在鄉鎮建立合作網點外,還通過淘寶、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等電商渠道,把合作社、農業企業生產的米、面、油、肉制品、錫伯族手工刺繡等300余種產品售至全國,去年收入達1100萬元。
紅花是察布查爾縣的主要經濟作物,紅花籽油、紅花蜂蜜、紅花手工皂是特色產品。據伊犁雅其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新文介紹,公司35名員工近一半是本地農戶,去年從農村收購近1500萬元的紅花絲和紅花籽,經加工包裝后對外銷售。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新疆已春播農作物超25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93萬畝。天山南北的農民、合作社、供銷社、農業企業正匯聚合力“端牢飯碗”,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供稿:阿迪拉木·亞熱買買提
聯系電話:133357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