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社管戶治”,推動鄉村振興
泰州6月24日電(通訊員 盧楊 單雯萱)2023年6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知行合一”實踐團隊,前往泰州市海陵區蘇城鎮雙岸社區,針對鄉村主導模式與其發展趨勢進行深入調研。團隊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實地調查法、訪談調查法,了解雙岸社區的鄉村主導模式以及發展優勢,學習了解其治理經驗并將其推廣到其他社區鄉村發展。
通過對相關資料的研究發現雙岸社區采用了以網格黨建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社管戶治”模式,充分依靠了網格黨支部和黨小組的組織力,發動黨員干部巡查摸排,研究確定項目“施工”路徑,通過成立包保隊伍,整治隊伍和巡察監督考評隊伍3支隊伍。采用“五到位”包保制度即責任、任務、協調、考核、保障全面到位,確保每個網格內的問題得以解決;網格黨群議事制度即“黨員堂屋”,及時交流溝通并處理好整治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做到了整治事宜在網格內解決,矛盾和問題在整治一線解決,落到實處,解決了廣大居民的實際問題;網格內農戶的考評獎懲制度即推行逐戶“掛旗管理”,進行一定的錦旗頒發,讓百姓們更加積極地與社區共同進行環境整治。最后把形成“總支抓點、支部包片、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并以此扎實推進了人居環境整治穩步提升,基本解決了衛生死角、亂堆亂放、不下沉、不分拾等重大難題。
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可知雙岸社區的發展優勢主要在于雙岸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產業結構合理,擁有多家工廠企業及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文化氛圍深厚,雙岸村鼓勵兒童學習優秀歷史文化,推廣優良家風,塑造了和諧的社區人文環境。加上政府支持,以現代網格管理社區,注重人才培養與振興,為村民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在訪談張愛軍書記期間,張愛軍書記指出各個地區所處地域的不同,必然導致治理模式的不同。雙岸社區之所以被有效治理,主要是從產業振興、社會穩定、提高文明程度三個方面著力開展。在治理鄉村過程中,必須時刻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戰略20字方針著手。在產業振興方面,張愛軍提出發展社區、積極發展經濟,需要農業、工業、三產服務齊頭并進,同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社會穩定方面,雙岸社區利用黨員規范作用來治理,讓黨員成為微網格的管理人員,通過“社管戶治”模式對環境進行整治,解決農民所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書記強調只有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社會才能更加穩定。在提高文明程度方面,社區通過宣傳獲得方式來移風易俗,同時加上“掛旗管理”方法,讓農民更加積極地有耐心地共同助力雙岸社區發展,盡可能改善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
總而言之,雙岸社區的發展優勢對其鄉村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也讓現在的雙岸社區采取了較為合適的模式管理當地鄉村。鄉村主導模式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各個鄉村都應該存在管理模式,但使需要因地制宜,發揮當地特色優勢和黨員網格元的措施的作用,切實結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其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共同努力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盧楊 來源:“知行合一”實踐團隊暑假社會實踐線下走訪資料
- 實施“社管戶治”,推動鄉村振興
- 2023年6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知行合一”實踐團隊,前往泰州市海陵區蘇城鎮雙岸社區,針對鄉村主導模式與其發展趨勢
- 08-04
- 機電院河海新村基層志愿服務
- 為了解社區居民生活情況及生活環境,我們以團隊為單位,于暑假期間在河海新村社區開展了基層志愿公益服務實踐。
- 08-04
- 參觀獨秀園實踐活動報告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黨性修養,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
-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