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尋跡承遺,青創擔當”實踐團
西紡青年實踐行 | “尋跡承遺,青創擔當”實踐團出征最后一站:洋縣!
洋縣歷史悠久,西晉時境內置洋州,已有1700多年的建制歷史。成語“胸有成竹”便出自洋縣,是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封葬地。漢調桄桄、架花煙火、懸臺社火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有唐代開明寺舍利塔、元代覺皇殿、明代智果寺藏經樓等重點保護文物19處,是陜西省文化先進縣。洋縣處是陜西省唯一建有朱鹮和長青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區,被譽為地球上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飼養種源地和主要的野外棲息地,位于儻駱古道上秦嶺腹地的華陽古鎮被譽為秦嶺第一古鎮,紅二十五軍司令部曾設于此。緊靠古鎮的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被譽為“秦嶺四寶”的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同現一處,全國罕見。洋縣黑米和紅米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全國首批9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之一。
7月21日,“尋跡承遺,青創擔當”社會實踐團隊在炎炎夏日中參觀了洋文化館,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本次參觀旨在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為他們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在文化館的指導下,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參觀了各個展廳,近距離了解了本市的歷史與傳統文化。團隊成員們積極參與互動體驗,學習書法、繪畫、民間技藝等傳統文化技藝,增強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
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還觀看了多場文化表演和演講,了解到了本市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和傳統。他們目睹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舞蹈、音樂演出,領略了藝術的魅力。在與一位資深藝術家的座談交流中,團隊成員們不僅深入了解藝術家背后的故事和創作理念,還發表了自己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此次參觀讓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他們認識到,文化是連接過去與未來、傳承與創新的紐帶,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根基。通過參觀文化館,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實踐團隊的負責人表示,此次參觀是他們的實踐活動中的一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參觀文化館,他們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并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在文化館參觀結束后,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紛紛表示,他們意識到文化是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了解和傳承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該參觀活動社會實踐團隊組織,得到了文化館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實踐團隊表示,將繼續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為大眾提供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參觀完洋縣文化館后,實踐團隊懷著好奇而興奮的心情參觀了洋縣著名的土法紡織工作坊,深入了解了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本次參觀旨在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了解紡織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在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土法紡織工作坊。他們目睹了手工紡織的全過程,從原材料的準備到紡織技藝的展示,每一道工序都展現出了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執著追求。
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還有機會與工匠親近交流,了解他們對紡織技藝的熱愛和創作心得。工匠們耐心地解答團隊成員們的問題,分享自己多年來在紡織工藝中的心得與體會。團隊的成員們在工匠們的指導下,親手嘗試使用紡織工具進行紡織,體驗紡織的樂趣與挑戰。
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了解到紡織工藝的發展歷程和技術特點,還領略到了傳統工藝背后蘊含的文化價值。他們了解到,土法紡織是一門需要耐心和專注的藝術,它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同時也體現了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回歸。團隊的成員們在參觀中深刻感受到了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和珍貴性。
實踐團隊的負責人表示,此次參觀是他們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傳統工藝的精髓和文化內涵。通過參觀實踐土法紡織流程,他們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工藝的熱愛和探索精神。
在參觀結束后,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紛紛表示,他們對傳統工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對工匠們的技藝和創作精神充滿敬意。他們表示將努力傳承和保護傳統工藝,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
通過參觀土法紡織工作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發現了傳統工藝的無限魅力。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將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推廣傳統工藝,為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將會更加積極地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并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尋跡承遺,青創擔當”實踐團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