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的變化也令人矚目。長大后再次重新觀察身邊的一切,我才驚訝地發現家鄉已不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今天,我想談一下大學生對家鄉變化的看法,從不同維度去剖析家鄉的發展與變化。
衣食住行基本民生方面
首先,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來看。穿衣方面八九十年代中國人嘗試改革開放帶來的勝利果實,人們的著裝開始走向多樣化新穎的款式,繽紛的色彩,多彩的材質,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穿著選擇,21世紀人們的穿著風格,不再將自己局限在一個狹隘的范圍內,人們的穿衣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款式,人們更多的追求是個性,讓人賞心悅目,希望用衣著就能表達自己,中國人越來越自信,向世界不斷的展示自己美的風采。住所方面從混合共用到各走所知,短短10年間過去一代高低錯落的瓦片房,已換成了現在林里的高樓大廈。即使在鄉村,許多人家都住上了自己蓋的兩三層的小洋樓,泥濘的鄉村小路鋪成平整的馬路,舊日貧困落后的村落,換成如今的中國新型鄉村,人們活得更加體面,也更加有尊嚴了。城市的面貌日新月日,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不斷向高科技現代化發展。出行方面,從“以腳丈量”到隨意選擇。改革開放40年。國人出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主要依靠步行,到擁有第一輛自行車,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綠皮火車,到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從長時間排隊只為搭上一輛公交車,到如今手機一開就能叫車,這些不可思議的變化,在40年前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先行官。
家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還記得小學時期,一塊被雨水沖出水溝的路面,常常是數月才得到修復。而現在,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寬敞平整,交通燈不斷增加,城市交通愈加便捷。家鄉的變化也帶來了方便和質量的提高,比如地鐵的建設讓市民出行更加快捷、高效。我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也是產業升級的靠山,并且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市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家鄉經濟結構的轉型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過去,家鄉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傳統的農業產業,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家鄉已經開始向現代化產業逐漸過渡。例如,家鄉現在已經發展成互聯網科技新城,吸引了不少的高新技術企業前來投資和創業。同時,家鄉也致力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快對旅游產業的投資和推廣。可以看出,隨著產業結構轉型的不斷深化,家鄉的實力也在逐漸增強。家鄉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嚴峻挑戰。伴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家鄉的建筑、風景、文化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相對于高速的發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卻顯得更加緩慢。以我家鄉為例,雖然曾有一些文化景點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但還是難以避免失傳和流失。在這個背景下,大學生有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即傳承和弘揚家鄉的文化,發掘家鄉的歷史和人文底蘊,用科技和創新的思維去拯救家鄉的歷史和文化,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
十八大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概念,隨著城鄉環境的整治,人們的生活品質也得到提高。如今家鄉的街道干凈整潔,道路兩旁車輛擺放的整整齊齊,在紅綠燈路口可以看見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指揮行人過馬路,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酒水車來來往往,為我們撇去浮沉。道路兩旁還種植了許多美麗的盆栽,使人賞心悅目。
醫療制度體系的變化
醫療帶來新變化,健康就在家門口。在醫療保障方面的改善更為深入。過去,許多村民從不信醫生信鬼神、有病自己扛一扛到如今主動看醫生;這些年,村衛生室從簡陋不堪到如今嶄新的醫務辦公室,血壓儀、血糖儀等基礎醫療設備一應俱全,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里許多婦女從依賴迷信到相信科學,愿意到醫院生產,母嬰安全得到了進一步保障。政府組織開展老年人免費體檢及流感疫苗接種、育齡婦女兩癌篩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定期查體等活動,切實推動醫療資源下沉,以更加優質便服務為轄區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持續推進老年健康宣傳周、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宣傳、“世界家庭醫生日”宣傳、腫瘤和結核病防治講座等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宣講,普及健康生活理念,用實際行動切實增強廣大村民的健康保護意識。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點面結合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和質量,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衛生服務,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健康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醫療服務供給與百姓就醫需求不相匹配仍然突出。
我的家鄉位于遼寧省鞍山市的鄉鎮,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入的了解了近年來鄉村醫療的變化,令我有些震撼。這些年城鄉發展差距拉大,農村的快速發展也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農村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改善。農村里年輕人在外奔波事業,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留守家鄉,一旦犯病及時前往就醫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政府出資建立的村衛生室,給百姓就醫提供了很多方便,而且價格上有優惠,切身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治療也更加方便。
村衛生室在醫療救治方面有很多好處,醫生更加了解患者病情,離患者家也很近,村醫不僅可以在患者不方便時去到家里診治,也可以選擇在家里住院觀察,減少了大量的交通和住宿成本費。村衛生室在眾多益處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村醫的醫治水平較低,大多未經過長期專業的訓練對干疑難雜癥也束手無策。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疾病,為在發病之初找到治療,會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重癥。政府在綜合考量了眾多因素之后,最終可能取消村衛生室。對于沒有建設村衛生室的地區不會繼續建設,已建地區會加強醫護水平的提高和培訓,同時逐步建立。
村衛生室在降低百姓治病成本的同時,醫療設施和醫護水平的落后,在給百姓治病時,無法保證百姓的身體安危。中心衛生院的建設是將村的醫療資源集中起來,改善醫療水平,雖然百姓在看病過程中比以往要艱難,但是質量可以保證也可以安心。在聯合創建中心衛生院之后,可以購入先進的醫療設施,引入高素質的醫護人員。農村居民在患病就醫時,不再擔心村衛生室的誤診看錯,也不用害怕城市的高昂治療費,一舉兩得解決了看病的疑慮。百姓治病最擔心的就是保障和花費,政府也根據實際情況滿足百姓所渴望的,及時解決現有問題。信息化技術時代,高端的醫療設施資源能夠解決潛在的病因,而農村全覆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儲備,這些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中國作為人口基數大國,地理區域廣闊,在短時間里,不能解決所有醫療問題。政府心系人民群眾,從人民利益出發,保護底層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時代的浪潮下,國家奮楫前行,不失其機遇,我們抬眼便可見城市日新月異,而鄉村發展也在悄然無聲中推進。如今俯瞰這片村落,它已不再被貧窮和偏僻所挾制,一代人的俯首勞作、瞠路墾荒,造就了今之大美鄉村。我們也將接過上一輩人交接的時代接力棒,將家鄉建設的重任擔我輩青年之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