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巢湖學院的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科技給農業帶來的便利與發展,2023年7月5日,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智造農業,數聯鄉村’智慧農業發展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5日,實踐團隊到達同大鎮,在當地政府相關人員與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馬河村春生農科馬河稻蝦基地。在基地走訪實踐中,重點對智慧大屏進行觀摩學習,智慧大屏通過決策大廳、智慧監測指揮中心提供日常監控、關鍵數據檢測、業務平臺展示等功能實現隨時查看示范區物聯網數據信號、業務系統數據信號。通過進行多畫面顯示和分析,實現“一體化、一塊屏、一張圖”的功能,實時監控生產作業全過程,精準掌握生產進度和作業質量,實現遠程信息化管理服務功能。
隨著智慧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智慧農業在蔬果方面的發展已經日益成熟。7月6日,為更深入地掌握智慧農業發展情況,團隊全體成員在廬江縣同大鎮馬河村葡萄觀光長廊參觀調研。團隊成員對葡萄觀光長廊中的葡萄近距離接觸,感受到智慧農業下的碩果累累。長廊四周的秀麗風光同樣引人入勝,讓我們認識到智慧農業不僅僅帶來豐碩的成果,更會帶來秀麗的風光。


7月6日下午,實踐團隊在馬河村黨委副書記馬如松與馬河村村委會成員胡俊的帶領下前往稻麥生產高標準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了解智慧農業技術在稻麥生產方面的運用情況以及目前稻麥養殖在同大鎮的發展情況,近距離觀察調研稻麥生產田地。示范項目主要是通過綜合利用智能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目標是建成“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可復制、能推廣的“小田變大田”建設示范區。


科技發展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和美化鄉村,7月6日下午,在參觀稻麥生產高標準全程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后,實踐團隊來到下一站——稻蝦連作扶貧產業園。稻田養殖蝦有穩糧增產、綠色稻米、稻蝦雙豐收的優勢,主要發展小龍蝦、鱖魚與優質水稻綜合種養,目前基地規模4300畝。調研隊參觀了稻蝦田間的智能監測總系統,其中包括稻蝦養殖水質智能監測,在傳感器中嵌入智能算法來監測蝦池周圍的氧氣泵、增氧機和機械的振動和電流等等。實踐團隊成員對于稻蝦連作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肥料的使用是否更易造成污染問題,胡俊給大家細心解釋道,稻蝦連作模式下預計化肥、農藥使用量與水稻單作相比可減少35%以上。


經過前期對同大鎮智慧農業的實地考察和參觀,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大鎮智慧農業發展情況及當地居民對智慧農業的了解程度,提高居民對防詐騙、保護環境和防溺水的認識。實踐團隊前往同大鎮村莊,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面對面訪談兩種形式進行調研,了解智慧農業目前的運行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實踐團隊還為同大鎮馬河村居民精心準備了一場社區講座,對常見防詐騙、環境保護和防溺水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并將精心制作的海報和宣傳折頁等宣傳材料免費進行發放,力求將相關政策宣傳到位。馬河村居民紛紛表示,同學們做的講座非常及時,這有助于大家增強防詐騙、防溺水意識,提高大家對環境保護認知,大大提升社區整體文明程度與居民幸福指數。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帶領同學們深入鄉村振興一線,實地進行智慧農業調研,感受科技創新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將防電信詐騙、環保和防溺水等知識進行下鄉宣傳。團隊成員們勇于走出校門,走進鄉村,在實踐中見證鄉村振興的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回報社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