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足跡,追溯“汝”“被”黨史記憶鄉村振興促進團實踐報
學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實踐團隊:尋覓足跡,追溯“汝”“被”黨史記憶鄉村振興促進團
指導老師:胡文軍老師
實踐時間:2023年7月3日-2023年7月9日
作者:侯佳麗 李靈芝
摘要: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號召、進一步助力鄉村的發展,踐行黨的精神指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尋覓總書記足跡,追溯‘汝’‘被’黨史記憶”鄉村振興促進團于2023年7月3日赴郴州市汝城縣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充分結合,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在社會實踐和社會觀察中講好紅色故事,發揚紅色精神,助力紅色文化傳播,培養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國家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鄉村振興,紅色文化
一、實踐主題
尋覓足跡,追溯‘汝’‘被’黨史記憶
二、實踐背景
紅色資源作為革命文化結晶,是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鮮活教材。汝城縣沙州村是新農村示范建設村,同時也是紅色革命老區。2019年相繼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汝城作為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該縣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積極實施“大戰略意識、大景區格局、大品牌創建、大營銷模式”工作舉措,全力打造經典紅色景區。沙洲村借助“半條被子”紅色資源的強大吸引力,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闖出了一條以紅色文化旅游為引領點的致富之路。此次實踐活動以走進農村、服務農村、奉獻農村為主要內容,依托汝城縣紅色文化資源及其特色景觀,打造文旅一條線,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推進紅色文旅融合,助推新鄉村高質量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三、實踐方法
(1)實地參觀法:為深入挖掘汝城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鄉村振興,團隊成員前往汝城會議舊址、“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等紅色革命驚景區進行參觀學習,重溫革命故事,感受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
(2)問卷調查法:為深入了解汝城縣居民及游客關于景點建設的滿意度及紅色文化的認知度,團隊成員對龍王廟國家濕地公園和沙洲村各景點的居民及游客開展了問卷調查活動。
(3)文獻調查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準備前期,團隊通過線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提前了解調研目的地相關紅色文化背景、相關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以便后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實踐準備
為保證本次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團隊成員在實踐活動正式開始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查閱資料、對接實踐地團縣委,制定項目書等,并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正式開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如下:
(一)查閱資料。為保證實踐順利進行,團隊成員在網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新聞,提前了解郴州市汝城縣的紅色文化背景,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儲備相關知識。
(二)制定項目書。與實踐地點取得聯系,順利對接后,團隊根據各地的具體實踐內容以及預期取得的成果來確定相應的活動內容和實踐形式,并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制定了詳細的實踐方案。其中,實踐形式包括實地參觀、人物采訪、講解員講解等。團隊成員根據自身特長進行合理分工,分別為聯系人員,財務管理,拍攝及剪輯,文字編輯及后勤保障。
(三)對接實踐地。確定實踐目的地后,團隊成員自行在汝城縣官網上獲取到當地團縣委辦公室的聯系方式,積極與當地團縣委進行聯系,通過學院發函、電話聯系等方式與調研地成功對接。
五、實踐過程
(一)實踐時間:2023年7月3日——2023年7月9日
(二)實踐地點: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
(三)實踐天數:7天
(四)實踐目的:旨在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汝城縣紅色文化為熱點,找到創新點、突破點,制定出一條好玩、舒適、便捷、高性價比的文旅路線,同時打造相關文旅宣傳視頻。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推動汝城縣當地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五)實踐內容:
1.尋訪古色文化故里,聚力青春振興鄉村
時間:2023年7月4日
過程:上午團隊成員們一同前往濂溪書院進行參觀學習,由專業講解員范瓊老師為團隊成員們講解了濂溪書院的來源及相關故事。通過講解團隊成員們被周敦頤仁愛利民、清廉為官、勤政利民,在濁流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所深深折服。隨后團隊成員們來到了朱氏總祠,朱德將軍題字“世界一家”的牌匾,讓團隊成員們領悟到朱德將軍心懷天下的胸襟。下午團隊成員們還去往了文塔、繡衣坊等地。此次實踐團隊成員們深刻體會了當地的悠遠的祠堂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沉淀。
2.堅持綠色理念,建設美麗鄉村
時間:2023年7月5日
過程:上午參觀龍王廟濕地公園時,團隊成員開展了環保小衛士活動,主動去撿拾垃圾。希望在減輕濕地公園保潔人員的工作負擔的同時,呼吁汝城縣人民愛護環境,向社會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風貌。下午,團隊成員們來到了美麗的沙洲村,對汝城縣龍王廟國家濕地公園及沙洲村各景點的游客進行了關于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問卷調查。
3.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時間:2023年7月6日-7月8日
過程:團隊成員們追來到了沙洲村“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徐解秀老人的舊居,團隊成員對徐解秀老人的二兒子朱中雄進行了采訪。之后,團隊成員一同來到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認真聽講解員講述紅軍長征途中軍民魚水情的感人故事。聽完講解后,團隊成員們對陳列館講解員進行了個人采訪。與此同時,陳列館館長對團隊成員們進行了專業的講解培訓,經過兩天的不斷練習與打磨,團隊成員們最終完成了此次講解活動。通過這次講解活動,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紅軍長征時的艱辛與軍民魚水情的溫暖以及獨屬于沙洲村的紅色精神。
六、調研總結與收獲
(一)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血脈
通過本次實踐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先后了解了汝城會議舊、“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等地的紅色革命故事,對幾處革命舊址一一進行調研參觀,并以文字、照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宣傳。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了解了汝城縣紅色文化的革命發展歷程,重溫了革命先輩在艱難歲月里留下的精神財富,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團隊成員們當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跟黨走。勇于擔當、砥礪前行,踔厲奮發,爭做新時代的愛國新青年。
(二)結合紅色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兩者密不可分,挖掘好和傳承好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兩者有效結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團隊成員通過切身體驗汝城縣各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同時綜合考慮各景點之間的路線,精心為游客打造一條文旅路線,以“景點+體驗”的形式向網友們展現汝城縣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三)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通過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的實踐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譬如文字編輯、語言表達、視頻拍攝及剪輯等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聆聽紅色故事,參觀古色建筑,游覽綠色景點,切身體會汝城縣“三色”文化的魅力,深刻領會汝城縣文化的深厚底蘊,團隊成員在綠色景點龍王廟濕地公園中開展環保小衛士活動,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里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故事。經過磨礪與鍛煉后,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
【1】潘麗,何源平.新時代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實踐與創新[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0):161-164.DOI:10.20028/j.zhnydk.2023.10.040.
【2】張玲. 湖南汝城縣沙洲村:豐富“半條被子”故事的時代內涵[N]. 中國文化報,2023-03-04(007).DOI:10.28144/n.cnki.ncwhb.2023.000764.
【3】郭偉智.傳承紅色文化 賦能鄉村振興——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路徑方法研究[J].公關世界,2023(12):49-51.
作者:李靈芝 侯佳麗 來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社會實踐】走訪南京城墻博物館
- 2023年7月31日上午,泰州學院數理學院“走訪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南京城墻博物館,感受城墻的歷史文化。
- 07-31
- 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 奮斗百年風雨無阻,獻禮百年青春向黨。為紀念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追憶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深挖紅色的寶貴精神
- 07-31
- “三向”互動提效能 青春共治筑未來
- 城市社區作為城市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其治理效能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緊密相連。7月29日至8月1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9位本科生組
- 07-31
- 安食珍饈,厚德載食
- 曲阜師范大學“食”步芬芳社會實踐隊以二十大的重要精神為指引,深入參與了一項關乎國家全局的社會實踐活動——食品安全與浪費調查與倡
-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