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參與支教、支邊服務,將青春奉獻社會、報效祖國。他們胸懷“國之大者”,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為傳播國學與推廣普通話,煙臺大學語同聲社會實踐隊以UBD逆向思維的模式,采用情境教學法并結合互聯網+與教學,探究我國璀璨歷史長河中的國學教育和傳統文化的調研。團隊于2023年7月7日—2023年7月15日赴煙臺市萊山區與芝罘區御龍山開展暑期支教活動。活動期間,實踐團為當地的孩子們帶去笠翁對韻、千字文、國學辯論等課程,真正走進當地學生。
花開有期。教學資源、方式和水平是現實矛盾,這并非幾節課能解決的。厚積薄發需要時間,水到渠成需要灌溉。但我卻心切地想看到你們霎時風光。看著活蹦亂跳的輕盈生命、那完全沒有被生活泥潭拖住的澄瑩眼神,是啊,何必以輕盈的生命自以為是的枷鎖。鑄魂養根,百年才可樹人。小鯉魚總有一天能躍過龍門,伴隨小鯉魚成長的師傅,也不必急著被拍在沙灘上。月如弦,秋雨綿,候驚鴻緣。
因勢利導必須扎根三尺。西風幾度來,我也不再于焦慮中惶惶。總是背著沉重的包袱如何能輕裝上陣?不揠苗助長絕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更需扎根三尺才去了解他們想什么,進而引導他們做什么。
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大相徑庭,對學習的態度迥異不同。于是我和他們勾肩搭背,成為“知心哥哥”;磨練教學技巧,給他們“開小灶”。一年太短,我想教會你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來源于知識所承載的文化內核。支教事業不僅是上好幾堂課,人生也絕不是一場拼成績,論出身的無聊游戲,而關鍵在于你能否成為薪火相傳鏈條中的價值皈依。外面的天空如此廣闊,一覽眾山小的美景等著你們,任何躊躇都是對光陰的無情浪費。一年的時間我一秒都不想虛耗,我想同你們與確山一道托起太陽。
仲尼厄而作春秋,成長于此的你們,出生便具備著賦離騷、修兵法的天然優勢。當被生活消磨的浪漫以一顆百煉成鋼的心歸來時,扎根土壤的青春之花將因收獲而絢麗綻放。月如環,清輝燦,賽夜后晗。
游莫羨天池鵬,歸莫問遼東鶴。來此支教,便更須于基層尋訪真理。生活的真相在基層,生命的軌跡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