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茶香,云霧印象。江南大學商學院“志青春·與國同行”貢亭云霧實踐團于2023年7月10-16日赴貴州黔南大山中追溯“一片葉子的故事”,造訪云霧鎮人民政府與貴定縣茶葉產業化發展管理辦公室,訪談調研云霧鎮茶產業發展現狀,探索經濟發展模式和茶文化傳承方式,為鄉村振興貢獻大學生智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貢亭云霧”實踐團深入貴州省貴定縣調研,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將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立足于專業知識,探索當地經濟發展模式,在多彩貴州書寫一片葉子的故事,在實踐中感悟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助力鄉村振興,共筑美麗鄉村建設。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
探尋非遺傳承,培育工匠精神貴定縣位于北緯29°,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孕育了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貴定縣傳承非遺文化,聚焦茶產業發展,走出一條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貢亭云霧”實踐團7月12日來到貴定縣黔茶工匠培育基地,拜訪云霧貢茶手藝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楊庚洪,楊老師詳細介紹了云霧貢茶的手工制作工藝。他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讓這項技藝更加年輕化;通過職業培訓傳授學生種茶、制茶及茶藝本領,已培訓學生達400余人。隨后,楊老師帶領實踐團隊成員走訪貢茶碑、鳥王村等多個歷史村落,每到一處,楊老師都會為團隊成員詳細講解云霧貢茶的歷史及及各村落茶葉發展狀況。貴定縣立足于茶文化歷史,積極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人,充分融合新媒體平臺,培養更多的茶文化傳播者,帶動當地經濟穩步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切實體會到當地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及民風民情;通過半結構化訪談探尋發展模式及壁壘,為當地茶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圖為實踐團走訪貴定縣黔茶工匠培育基地)
(圖為楊老師講解云霧貢茶的歷史)
融合發展模式,助力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貴定縣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茶園建設及產業規模化生產。實踐團隊走訪多個村落、深入百畝茶園,發放百余份調查問卷,通過半結構化訪談+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茶農及茶產業種植情況。茶農表示:“茶葉的種植、管理、采摘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益和就業機會。隨著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進,茶種植已從傳統的農藥肥料過度使用和過度開采轉變為了生態種植和無公害生產方式,使得土地逐漸恢復了原本的生態狀態。”隨后,實踐團隊走訪一品仙茶、南部茶葉、高山茶場等多個貴定縣茶葉加工企業,通過與企業負責人的結構化訪談,了解貴定縣茶企業發展模式,探尋企業發展優勢,總結歸納產業發展模式,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提供解決方案。多年來,貴定縣始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堅持以茶興業、堅持做大茶規模、以茶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茶農)

(圖為實踐團走訪茶葉加工企業)
探索茶旅融合,共筑美麗鄉村共品茶香、共話茶事、共論茶道、共商茶業,共話和美鄉村發展是貴定縣人民的殷切希望。實踐團隊拜訪貴州省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局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激勵和引導當地居民積極參與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農產品品牌建設;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全力以赴圍繞“四新”抓“四化”,奮力譜寫新時代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隨后,實踐團隊拜訪貴定縣文化旅游局、農業農村局、貴定縣云霧鎮等相關政府部門,通過座談會等形式了解當地茶葉種植、茶葉生產、茶葉銷售、旅游開發等相關問題。在與政府部門負責人的交流中,成員們對當地的旅游資源、產品宣傳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茶產業已經成為了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團隊成員將積極參與茶旅融合的實踐,在茶文化傳承、茶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推廣等方面提供智慧和解決方案。
(圖為實踐團拜訪貴州省鄉村振興局)

(圖為實踐團拜訪貴定縣文化旅游局)

(圖為實踐團拜訪貴定縣農業農村局)
歷史和時光造就了故事,故事成就了風景。風景背后,是茶的影子,也留下了茶農們的身影。“志青春·與國同行”貢亭云霧實踐團聚焦茶產業痛點,結合實際、深入調研;在調研中溯源非遺文化,融合產業發展模式,探索茶旅融合壁壘;結合專業知識,提供江南智慧,助力鄉村振興,做新時代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