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學思踐悟中汲取奮進力量,6月14日至6月20日,景德鎮陶瓷大學外國語學院尋訪新四軍的故事“紅色專項”暑期實踐團沿著革命烈士田英(黃萬生)的足跡,先后前往樂平、瑤里、都昌三地開展實踐,追尋“信仰”的力量。
一、探訪烈士出生地,感悟事跡憶初心
6月14日,實踐隊一行來到田英(黃萬生)烈士的后代彭大華、黃兆美家中,“1927年大革命失敗,國家處于白色恐怖中,出生貧苦、自小就深知底層人民的艱難和社會的不公的田英(黃萬生)懷揣著讓中華民族實現獨立和解放,讓勞苦大眾主導自己命運的崇高信仰,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烈士后代的講述中,隊員們了解到田英(黃萬生)不畏犧牲的英勇事跡和始終堅定的理想信念。
圖為田英(黃萬生)烈士的后代彭大華(左)家中、黃兆美(右)家中
在樂平新四軍研究會常務理事程雪清的帶領下,實踐隊前往位于樂平市的中共贛東北特委舊址。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誕生地,是方志敏、邵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時期工作過、戰斗過的地方。通過參觀舊址與指導老師吳煜的講解,田英(黃萬生)烈士的英姿在隊員的心中越發清晰。
圖為實踐隊參觀中共贛東北特委舊址
二.緬懷紅色革命地,銘記歷史學而思
6月16日,實踐隊來到新四軍瑤里改編展示館。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實踐隊共同追憶瑤里新四軍改編輝煌的革命史,深入感受革命前輩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懷。懷著滿腔熱血,實踐隊員徐秋霞、陳海琴結合所學專業,用中英雙語宣講了田英(黃萬生)烈士波瀾曲折的一生。
圖為新四軍瑤里改編展示館實物

圖為實踐隊員徐秋霞進行瑤里改編雙語宣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正是有革命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以鮮血凝結成一道道無堅不摧的盾牌抵御外界侵略,才能有如今大好河山。”“田英烈士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我們追隨他的腳步,銘記這段歷史,更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信念!”實踐隊在展示館后的紅色學堂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紛紛發表學習感悟,表示要深刻領悟革命先烈不畏艱險、英勇奮戰背后支撐的理想信念,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紅色學堂內交流感悟
三.追尋烈士犧牲地,堅定信仰共奮進
6月18日,實踐隊前往參觀田英(黃萬生)烈士犧牲地——新四軍都昌留守處。簡陋的居住環境、破爛的蓑衣,絲毫不動搖田英(黃萬生)烈士帶領七人小隊誓死抵抗國民黨三百余人的決心,不論條件多么艱苦也不能動搖烈士們堅定的信仰。
圖為實踐隊參觀新四軍都昌留守處
誓死忽如歸,都昌大港鎮烈士陵園的壁畫上雕刻著田英(黃萬生)烈士光輝戰斗的一生。實踐隊在田英(黃萬生)烈士墓前肅立默哀,深切悼念為了共產主義信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莊嚴舉起右手,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字字鏗鏘有力,句句觸動內心,表現出了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理想信念。
在田英(黃萬生)烈士墓前重溫入黨誓詞
此次實踐讓隊員們受益匪淺。隊長王璇婷表示,“新時代的我們要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精神財富不斷彰顯新的時代價值。不忘歷史來時‘不易路’,堅定未來前行‘奮斗路’,腳下每一步都有力量。“
實踐隊員周璇表示,“當時革命之艱苦和眼下生活之幸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時代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將時刻銘記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之中。”
實踐隊員胡國峰表示,要時刻以田英(黃萬生)烈士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本領、用好專業特長,以信仰堅守初心,以實干篤定前行,以奮斗開啟未來,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景德鎮陶瓷大學外國語學院尋訪新四軍的故事“紅色專項”暑期實踐團合照
(圖/胡國峰 文/王璇婷 彭雪 龍春宇 周璇 李鈺 何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