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產值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國的垃圾產生量也持續上升。不斷上漲的垃圾量使生態環境污染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也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威脅。早在“十三五”時期,各地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開展分類回收設施建設,為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校人員作為社會群體中較高素質的部分,最適宜作為垃圾分類的實施試點。7月11日,安徽工業大學青春“碳”路團隊深入南京市高校進行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探索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
調研了解到高校師生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垃圾分類回收桶的布局、高校師生對垃圾分類的支持、分類垃圾清運的及時性及回收方式是影響高校垃圾分類回收的主要因素。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南京航空航天學生
垃圾分類是一項持續推進的工程,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節能減排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