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
松石茶香小隊首先前往了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龍井茶村進行調研,調研內容主要包括當地龍井綠茶種植面積與產量、農業灌溉方式、農業灌溉用水供需情況以及在種植綠茶之后村民收入狀況 。
“生態茶園繞山轉,新式樓房連成片,入院公路通門前,出門就有招呼站……”行走在竹山縣寶豐鎮龍井村,一條條干凈平整的鄉村公路蜿蜒穿行,一幢幢清新典雅的民居掩映在青山之間,相守千年的楓楊樹和古井點綴其中,記錄著幸福的人間煙火。
從當地村民口中我們了解到龍井村搶抓全縣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機遇,依托“龍井”這一主題,主打觀龍井苑、喝龍井水、品龍井茶、吃龍井魚旅游品牌。依托當地企業經營的“五福山水”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村民自己經營管理的2168畝高山茶園。該村緊緊圍繞“綠色旅游村莊”發展定位,發動村民種植茶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茶葉產業“三產融合、多業疊加”發展,致力打造茶葉特色村。
竹山縣龍井村地處秦巴山余脈,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的種植。目前,龍井片區共有茶園3000畝,新建標準化精品茶加工車間400平方米,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出售茶葉鮮葉和成品,自產自銷,平均每戶年收入達8萬元。同時,當地建造了一些產業園玻璃溫室 ,進行水肥一體化的無土栽培,主要從事小番茄、大番茄、辣椒、小西瓜、石斛、草莓等栽種。主要依托寶豐鎮龍井村和韓溪河村的優勢資源,建設農智園、農耕園、農研園三個板塊,打造集“智慧農業、農耕體驗、教育研學、休閑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生態示范基地。
松石茶香小隊第二站來到了竹山縣的綠松石博物館,竹山縣綠松石開采的歷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滿足歷代王朝皇室貢品所需。據乾隆十五年(1785年)所修的《竹山志》記載,竹山的綠松石在歷朝歷代都有開采的記錄,主要是用于制作首飾、裝飾品,松散易碎的主要用作顏料,在藏醫界則將其碾碎入藥。
在那里團隊成員了解到綠松石博物館的建館規模以及發展路徑,基本了解綠松石的品質分級、綠松石文化歷史、綠松石國內外市場等綠松石等其他信息。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隊員們紛紛驚嘆于綠松石制品的精美,感嘆于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和我國悠久綠松石文化的生命活力。
竹山全縣的綠松石經營戶有1000余家。截至2017年底,縣綠松石產業實現產值20億元、銷售收入10億元。全縣各類經營商戶達到2000家以上,帶動數萬人實現就業。隨后我們去到了綠松石特色小鎮,在那里遍地都是綠松石工作室,里面的工人們正忙碌且認真加工綠松石。我們采訪了幾位當地的綠松石工作室內的工作人員,他們介紹到“自從電商直播興起,我們當地的綠松石銷量大幅度提升,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變得越來越好”,據綠松石商戶介紹,當地政府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綠松石電商直播銷售,這幾年相繼引入京東、抖音、郵樂購等電商平臺,布局建設了物流中心等配套設施,正是借助迅猛的電商直播發展東風,走上了成功之路。
當地政府旨在做好“綠松石原產地”文化品牌,做大“竹山綠松石”產業品牌,延長產業鏈,打造地標性品牌,增強其市場競爭力與價值。實現鄉村資源從“沉睡擺設”到“覺醒體驗”的轉變將區域自然資源、文化元素與旅游項目完美結合;實現鄉村人才從“外地引進”到“本地孵化”的轉變;實現群眾工作從“說教宣傳”到“示范感召”的轉變;將景區標準融入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將綠松石特色小鎮建設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
經過了本次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也真正見識到了國家的偉大和鄉村振興的力量。用汗水揮灑青春,拿行動踐行夢想,我們青年大學生從身邊的事實做起,腳踏實地踐行美麗中國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共擎美麗夢想,踐行青春使命,定格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