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時代號召,筑夢中華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跟隨黨的領導,讓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煥發時代光芒。福州工商學院城建學院赴有福之地,習紅色基因隊前往福安市觀里村,開啟“赤子福心,安承紅旅”紅色歷史探尋——探尋閩東紅色記憶的第一站。

觀里村曾經是安德縣蘇維埃政府和下南區蘇維埃政府駐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葉飛、曾志等都曾在這片熱土上留下歷史的足跡,觀里人民也為革命事業做出過極大的犧牲和貢獻,新中國成立后,被評為革命烈士的有兩人,評為“五老”的有21人。
在綿綿青山懷抱中,最耀眼的是那抹紅。到達觀里村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那觀里革命老區紀念園,這一方土地,是后世子孫為之驕傲,是紅色基因的深刻烙印。樹木蔥蘢,青草鮮綠,一派勃勃生機,踏入臺階而上,是一塊大的紀念碑,碑后刻著《思源亭記》“飲水思源,先輩不朽。”我們看了園中立有的幾塊文化墻,文化墻上介紹著關于這片紅色土地的紅色故事。


走入村中嶄新的歐式風格聯棟村居和安靜純樸的古民居代表著現在和過去,多彩紅土地上的崢嶸事跡,這所有的美好構成了別樣的鄉村美景。紅色是觀里的底色,也是觀里的驕傲,更是觀里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觀里大力實施紅色文化主題工程,人們生活蒸蒸日上,變的是欣欣向榮的生活,不變的是觀里人謀求發展的火熱之心。

跟著曾在觀里村擔任過職位的一位先生的介紹,到了安德縣蘇維埃舊址和紅軍獨立營舊址參觀,歷史的厚重塵埃,遮掩不了革命的光芒歲月,雖未至那年那日,但胸中澎湃的情感向先輩致敬。

而后,到達革命歷史展覽室,在這里,我們更深刻走進那段紅色歲月,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革命黨人的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歷史精神。

走在那條名叫紅領巾路的道上,去接觸那段紅色光芒,思源亭上有對橫幅“星火臨空憶福霞,風云入眼思安德。”在我們無法觸及的歲月中,無數星火照亮革命的道路,是在那黑暗社會中破曉的朝霞,風云歲月故事在安德,我們也應該學習,紀念。觀里的革命故事,是時代的紅色基因。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團員,更應當了解紅色革命區的故事,學習與發揚蘇區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以赤子之心,走革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