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油菜花開的季節,如何科學觀察油菜?如何利用植物拓染留住春天?”3月26日上午,華中農業大學種子掛藏室內,由該校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主辦、三田創新工作室承辦的第九期“小小農藝師”科普活動正在進行,全校30余名教師攜帶孩子共赴油菜花開,探索油菜的奧秘。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課堂在小朋友清脆的朗讀詩聲中徐徐展開。“為什么黃色的蝴蝶飛進菜花就找不到了呢?”“因為菜花也是黃色的!”在主講老師王家麗的引導下,小朋友們踴躍參與、積極思考,通過對詩歌畫面的描繪,小朋友們了解了詩中的“黃花”就是盛開的油菜花。“黃色可不是是油菜花唯一的顏色哦“,王家麗展示了許多其他顏色的油菜花圖片,并為大家介紹了多彩油菜花出現的原因,“通過與蘿卜花、青菜花等雜交,我們可以人工培育出多彩的油菜花”。
“如何科學觀察油菜呢?”在實踐部分,王家麗帶領大家通過解剖實驗看到了油菜花真正的樣子。在自己動手和家長協助下,每位小朋友通過自己手中的幾朵油菜花、鑷子、放大鏡等觀察材料直接觀察到了油菜花的組成結構,認識了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結構的模樣與位置,并在隨后的“對號入座”游戲中成功的對應了結構與名稱。為了讓大家更加近距離的觀察油菜花,探索不同油菜花之間的區別,活動安排大家走出教室,來到油菜花田,親身感受春天的油菜花開。在觀察油菜花結構之外,參與的家庭紛紛在美麗的油菜花田旁合影留念,現場氛圍輕松愉快。
親子協作同樣是“小小農藝師”的活動亮點。在課程的后期,多彩的油菜花以及各種各樣的鮮花綠葉被提供給大家,在主講老師的講解下,大家了解了植物拓染的基本步驟和操作流程。而家長也全程參與到了拓染的操作中,幫助孩子用植物材料在帆布袋上擺放出自己喜歡的形狀、固定材料、捶打拓染等,在親子協作、共同參與下,一件件充滿想象力,富有獨特性的DIY帆布袋被創作出來。本次活動在激發孩子探索欲望的同時,促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帶給了大家一個愉快滿足的周末。
“活動準備過程雖然很累,但活動的效果卻令人很欣慰”三田創新工作室工作人員原晨陽說道。他表示,在活動過程中很開心的看到孩子們對油菜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親子互動的場景同樣令他感到感動與開心。“同時,我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未來我還會積極參與后續活動”他期待道。
據悉,“小小農藝師”系列科普活動在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指導下,依托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開展,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九期。活動主題從《稻田里的小生命》、《果園里的機器俠》、《棉夢童趣》到《園林美學》等,涵蓋植物生長、智慧農業、自然科學、手工制作、親子活動等多項內容,受到了全校范圍內師生的廣大歡迎和積極參與。
“我非常期待此類活動能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顆屬于農業的種子。”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員耿甜動情說道。“小小農藝師”提供了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而且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意識。正如三田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彭奕鳴所說:“讓農業更有趣,讓科普更有愛,這是我們活動的目標”。